[发明专利]通信信道的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1834.6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弓宇宏;鲁照华;陈艺戬;张淑娟;王瑜新;蒋创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1/18;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董文倩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信道 传输 接收 方法 装置 基站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信道的传输、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其中,该传输方法包括:传输第一通信信道,其中,通过第一通信信道的传输方式和/或第一通信信道所承载的信令指示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终端调度信息,第二通信信道的传输方式,通过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在相关技术中,通信信道的传输存在资源开销大、接收复杂度高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有效降低资源开销,而且也能够有效降低对通信信道的接收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信道的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4G(第4代)通信系统的部署一来增加的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进行努力来开发改善5G(第5代)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后4G网络”或“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
5G通信系统被认为是在更高频带(例如,3GHz以上)中实施,以便完成更高的数据速率。高频通信的特点在于具有比较严重的路损、穿透损耗,在空间传播与大气关系密切。由于高频信号的波长极短,可以应用大量小型天线阵,以使得波束成形技术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波束方向,以窄波束技术优势提高高频信号的覆盖能力,弥补传输损耗,是高频通信的一大特点。
在LTE系统中,下行物理控制信道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终端公有的,另一种终端专有的。终端公有的控制信道主要用于向终端指示一些公有的信息,例如,系统消息、随机接入授权消息等,它能被本小区内所有终端接收。终端专有的控制信道主要用于向终端指示一些终端专有的信息,它只能被目标终端接收。在LTE中,终端公有的控制信道采用全向发送,终端专有的控制信道采用全向或定向发送,其中,定向发送是通过数字预编码的方式实现的。在每个调度时间单元上,终端通过盲检测的方式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即终端需要在每个调度时间单元的前几个符号中尝试接收并解调控制信道。
在LTE系统中,下行物理控制信道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用于向终端指示数据信道的传输相关信息。在LTE中,数据信道也是采用全向或定向发送,其中,定向发送是通过数字预编码的方式实现的。
在5G通信系统中,引入了混合预编码的结构,即同时采用数字预编码和模拟波束赋形技术对控制信道、数据信道进行传输。混合预编码结构下,一个射频链路在同一个时候只能发送一个波束,因此,在多波束情况下,需要多个时间上对多个不同波束方向进行扫描,才能完成控制信道或数据信道的全向或准全向发送。这增加了通信信道传输的资源开销。另外,与LTE相比,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调度时间单元的数量成倍增加,控制信道盲检测的复杂度也成倍增加。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通信信道的传输存在资源开销大,接收复杂度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信道的传输、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通信信道的传输存在资源开销大,接收复杂度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信道的传输方法,包括:传输第一通信信道,其中,通过所述第一通信信道的传输方式和/或所述第一通信信道所承载的信令指示以下信息至少之一:终端调度信息,第二通信信道的传输方式。
可选地,所述终端调度信息包括:终端分组信息,其中,所述终端分组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分组的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终端分组信息包括以下之一:当前的调度时间单元内的终端分组信息;指定的调度时间单元内的终端分组信息;从当前的调度时间单元开始的指定的持续时间段内的终端分组信息;从指定的调度时间单元开始并且指定的持续时间段内的终端分组信息;其中,所述调度时间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所述时间单元包括以下之一:时隙、子帧、帧、符号、微时隙。
可选地,所述指定的调度时间单元,或者,所述指定的持续时间段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指示:所述第一通信信道所承载的信令,高层信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1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