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份聚丙烯酸酯防水涂料及其防水工程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011498.5 | 申请日: | 2017-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9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嘉洲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E04B1/66;E02D31/02;C04B111/2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组份 聚丙烯酸酯 防水涂料 及其 防水 工程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防水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组份聚丙烯酸酯防水涂料及其防水工程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防水工程技术及其防水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也不断涌现,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材料防水是靠建筑材料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渗漏的能力,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刚性防水以及粘土、灰土类防水等。构造防水则是采取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如止水带和空腔构造等。当前,国内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一般选用材料防水的方式,以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为主,铺设防水卷材时需根据防水基层的形状而进行量体截衣,对于外形复杂的基层需多块拼接,防水卷材相互搭接处的粘结难度较大,漏水隐患大,而且后期的保护和维修难度大;相对而言,防水涂料面对任何复杂基层都可做成连续整体的防水层,施工技术简单,涂料防水层与基层具有100%的粘结面,涂料防水层在可使用年限内的漏水,大多为基层开裂宽度超过防水涂层的可延伸幅度,漏水原因和形成漏水的部位极易发现,保修非常方便,只要少量防水材料修补裂缝和损伤部位即可。
目前,市场上的防水材料有两大类:一是聚氨酯类防水涂料,这类材料一般是由聚氨脂与煤焦油作为原材料制成。它所挥发的焦油气毒性大,且不容易清除,因此于2000年在中国被禁止使用。尚在销售的聚氨脂防水涂料,是用沥青代替煤焦油作为原料。但在使用这种涂料时,一般采用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来稀释,因而也含有毒性;另一类为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它由多种水性聚合物合成的乳液与掺有各种添加剂的优质水泥组成,聚合物(树脂)的柔性与水泥的刚性结为一体,使得它在抗渗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它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综合造价低,工期短,且无毒环保。因此,聚合物水泥基已经成为防水涂料市场的主角。
中国专利CN 105802410A公开了一种丙烯酸脂防水涂料及制备方法,丙烯酸酯防水涂料是以纯丙烯酸酯共聚物或纯丙酸酯乳液,加入适量优质填料、助剂配置而成,属合成树脂类单组分防水涂料。一种丙烯酸脂防水涂料,其组成包括:钛白粉、滑石粉、重质碳酸钙、分散剂、乳液、蒸馏水重量百分比:钛白粉10-20、滑石粉20-30、重质碳酸钙20-30、分散剂1-2、乳液50-70、蒸馏水10-20。但是该专利的丙烯酸酯防水涂料存在成膜温度高、胶膜硬度低、抗回粘性差、附着力差等缺点,对施工环境要求较高,工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双组份聚丙烯酸酯防水涂料及其防水工程施工方法,以苯丙乳液、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分散剂、消泡剂组成有机液料,以水泥、石英粉、重质碳酸钙、羧酸盐减水剂组成无机粉料,通过合理配比、复合制成一种双组份水性建筑防水涂料,通过专用喷涂机械进行现场施工涂覆后可形成坚韧粘力很强的弹性防水层,施工简单,不受基层含水率的限制,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组份聚丙烯酸酯防水涂料,包括A组份和B组份,
所述A组分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
苯丙乳液.............................................65%~85%,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0%~25%,
分散剂................................................1%~5%,
消泡剂................................................1%~5%;
所述B组分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
425硅酸盐水泥........................................55%~75%,
溴锑复合阻燃剂........................................5%~15%,
石英粉................................................10%~30%,
重质碳酸钙............................................5%~15%,
羧酸盐减水剂.........................................0.5%~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嘉洲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嘉洲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14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