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网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0981.1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凯捷;邓天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机 接入 方法 及其 |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网元,其方法包括:从目标高频基站接收一个或多个波束参考信号;通过目标低频基站向所述目标高频基站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参考信号中部分或者全部波束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信息;从所述目标高频基站接收目标波束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信息,所述目标波束是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获得的;使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目标高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使用高频基站分配的随机接入资源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无需目标高频基站预留多个可能的随机接入资源以供终端选择,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网元。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generation,5G),是继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fourth-generation,4G)之后正在研发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面对未来人类信息社会需求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为了满足高速率的通信要求,5G可以采用高频(例如:载波频率>6GHz)信号进行传输。
为了减小高频信号传输的损耗,采用高频信号进行传输时一般采用波束赋形(beam forming)技术提升信号质量,即采用较窄的波束发送信号。较窄的波束的信号覆盖面积相对较小,需要利用不同方向的多个较窄的波束发送信号才能满足高频基站信号全小区覆盖的需求。因此,高频基站需要以时分的方式在各个方向接收/发射波束赋形信号,从而实现全小区的覆盖。由于难以确定哪个方向的终端会向该高频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请求,高频基站需要为各个可能的上行信号接收的方向预留各自的随机接入资源,如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接入时隙数量和间隔,未被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会被浪费。因此,如何确保高频基站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小随机接入资源的浪费,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网元,以期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终端从目标高频基站接收一个或多个波束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通过目标低频基站向所述目标高频基站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参考信号中部分或者全部波束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信息;
所述终端从所述目标高频基站接收目标波束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信息,所述目标波束是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信息获得的;
所述终端使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目标高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在第一方面中,终端通过目标低频基站向目标高频基站发送一个或多个波束参考信号中部分或者全部波束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信息,获得目标高频基站发送的目标波束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信息,并使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目标高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无需目标高频基站预留多个可能的随机接入资源以供终端选择,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第一方面中,若所述终端通过目标低频基站向所述目标高频基站发送所述一个波束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信息,则所述信号质量信息可以包含这一个波束参考信号的标识信息和波束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也可以只包含波束参考信号的标识信息;若所述终端通过目标低频基站向所述目标高频基站发送所筛选的多个波束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信息,该筛选出的多个波束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信息可以包含波束参考信号的标识信息和波束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所述所筛选的多个波束参考信号是由所述终端按照质量条件从一个或多个波束参考信号中筛选出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部分或者全部波束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满足质量条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质量条件为信号强度排名前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质量条件为信号强度满足阈值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9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