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卡拉病毒毒株FAdV‑HB及其灭活疫苗的制备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0883.8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6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金梅林;马季;杨影;张丹;康超;李淑云;邹忠;林显;孙小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A61K39/235;A61P31/20;C12R1/9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樊戎,冯超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卡拉 病毒 fadv hb 及其 疫苗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疫苗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安卡拉病毒毒株FAdV-HB及其灭活疫苗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根据不同的群特异性抗原分为三个群:I群,II群和III群。I群禽腺病毒包括传统的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及其它禽类分离物,共12个血清型,代表株为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hicken embryo lethal orphan,CELO)。Ⅱ群禽腺病毒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雉鸡大理石脾病毒和鸡大脾病毒,它们与I群禽腺病毒无抗原相关性(Domermuth et al.,1980)。Ⅲ群禽腺病毒是与减蛋综合征(egg drop syndrome,EDS)有关的一类病毒,可从鸡、鸡、鹅体内分离得到,致病性差异很大(Russell W C.,1995),它们只是部分含有I群禽腺病毒的共同抗原(McFerran et al.,1978)。
I群禽腺病毒呈现世界性分布,可感染多种禽类,在鸭鹅体内多呈隐性感染,但是对鸡的致病力较强。其所有12个血清型均能引起包涵体肝炎(IBH),只有血清4型禽腺病毒是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HHS)的主要病原。很多研究表明,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es,AA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可有效增强I群禽腺病毒的致病性(Fadly et al.,1976)。
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是由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引起的一种新型家禽疾病,其典型症状是导致3~5周龄肉鸡突然死亡,并伴有严重的心包积水和肝炎,因此而得名。又因本病1987年首次于报道于巴基斯坦安卡拉地区,故该病又被称为安卡拉病。随后本病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地,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FAdV-4具有明显的致病年龄段,对3-5周龄的致病力最强,即可通过水平传播也可通过垂直传播。其主要病变为心包腔积有清亮或淡黄色的水样或果冻状液体,肝脏有局灶性坏死出血。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肝脏,肝细胞出现大量的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本病主要发生于3~5周龄的肉鸡、817麻鸡,偶见于20周龄肉种鸡和蛋鸡,其中以3~7周龄的鸡易发病。发病鸡群多于感染后3周龄开始死亡,4~5周龄达高峰,高峰持续期4~8d,5~6周龄死亡减少。病程8~15d,死亡率高达80%。发病鸡无明显先兆而突然倒地,沉郁,羽毛成束,出现呼吸道症状,两腿划空。鸡感染后可成为终身带毒者,并可间歇性排毒。
自2014年江苏省第一次报到禽腺病毒的爆发,本病已在全国多地集中爆发,尤其是河南湖北和山东等地,对养禽产业造成巨大损失。通过对我国流行的Ⅰ群禽腺病毒进行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发现我国主要流行A、B、C三种基因型,共6个血清型(火鸡1型、1型、4型、5型、8a/b型)。调查发现近期在豫南、皖北、苏北、鲁西北和胶东地区流行的禽腺病毒主要是血清4型和8a/b型,对鸡群的致死率较高,发病急,蔓延迅速,对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I群禽腺病毒灭活疫苗,为提高国内I群禽腺病毒疫苗的防控能力和防止I群禽腺病毒蔓延具有重要的使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卡拉病毒毒株FAdV-HB及其灭活疫苗的制备和应用。该安卡拉病毒毒株FAdV-HB具有免疫原性好、增殖滴度高
该制备方法将FAdV-HB毒株接种在鸡肝癌细胞(LMH)上,使病毒能在鸡肝癌细胞(LMH)上增殖,制备出能产生较高抗体的安卡拉病毒灭活疫苗。疫苗的生产工艺、安全性、保护效果、免疫程序和有效期实验研究表明该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株安卡拉病毒毒株FAdV-HB,从湖北应城发病鸡场的肝脏组织样品中分离得到,经PCR扩增,连接T载体进行测序检测鉴定该病毒为安卡拉病毒。该毒株FAdV-HB命名为:I群禽腺病毒株FAdv-HB,该毒株于2017年1月3日送交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703。
上述毒株FAdV-HB的形态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