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耐火材料生产用的碾压粉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0693.6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2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桂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猎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5/00 | 分类号: | B02C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韦鳌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6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耐火材料 生产 碾压 粉碎 设备 | ||
1.一种高效的耐火材料生产用的碾压粉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的耐火材料生产用的碾压粉碎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装置上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装置上方的升降装置、位于所述升降装置上方的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下方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粉碎轮装置,所述底板包括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所述支撑板装置包括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定位架、位于所述定位架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端的第一滚轮,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第二斜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斜杆下端的第二滚轮及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一拉线,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移动块、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下方的第一移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杆上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杆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杆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的第二弹簧,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下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升降杆、位于所述升降杆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左侧的第三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杆上方的第四固定杆,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移动板、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的滑块、位于所述移动板上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左侧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斜杆左侧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上方的第四弹簧,所述粉碎轮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四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海绵垫、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五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左侧的第五竖杆、位于所述第五竖杆右侧的第二弯曲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五竖杆下端的粉碎轮;
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定位架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定位架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上设有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竖杆枢轴连接;
所述电机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斜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两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顶靠在所述第二滚轮及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一拉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移动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移动块位于所述定位架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贯穿所述定位架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拉线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移动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拉线顶靠在所述第三滚轮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滚轮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架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定位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框体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升降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电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滑块呈长方体,所述滑块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内且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贯穿所述滑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上设有位于其右侧的第四斜杆,所述第四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定位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垫呈长方体,所述海绵垫位于所述框体的右侧,所述海绵垫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五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竖杆的下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粉碎轮呈圆柱体,所述粉碎轮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五竖杆枢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猎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猎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6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