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厚不锈钢板的激光对接平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8024.5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5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西峰;徐良;杨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24 | 分类号: | B23K26/24;B23K26/12;B23K26/60;B23K33/00;B23K10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岳秀梅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厚 不锈钢板 激光 对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厚不锈钢板的激光对接平焊方法,在钢板的接头处采用I形坡口,在两面的坡口表面上均设有互锁部,互锁部包括前端的球头和后端的颈部,所述球头为球形,颈部为柱状,球头直径大于颈部的直径,所述互锁部在坡口两侧交替布置;显著提高了焊接部位的强度,避免了坡口的反复设计实验,节省了时间,互锁结构采用圆形的球头,避免了焊接后尖角带来的应力集中,导致冷裂纹出现,同时球头直径大于颈部直径,进一步提高了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宽厚不锈钢板的激光对接平焊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由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高韧性和塑性,可加工性以及抗腐蚀性强,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汽车、机械、海运及海洋构件等领域;不锈钢板一般通过连续铸造的方法得到板坯,随后以轧制、锻压,并经过必要热处理后形成可用板材,并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以焊接的方式形成所需的部件或对设备进行安装连接,激光焊是以聚焦的激光束作为能源轰击焊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的一种焊接方法,焊接时通过激光辐射加热焊接面,通过控制激光脉冲的宽度、能量、峰值功率和重复频率等参数,使焊接面熔化。激光焊具有能量密度高、熔深大、焊接速度快、变形小及装配间隙适应强的特点,尤其在应用于精密部件焊接和中、厚板的焊接中具有更大的优势。由于实际应用的不锈钢宽厚板的厚度甚至能够到达20-100mm,因而,焊接部位的强度至关重要,在目前的激光焊工艺方法中,主要采用先形成一定Y形或V形坡口,再通过优化焊丝的组分和具体焊接工艺来提高焊接强度,但上述方法对强度提高程度有限,同时对焊料和和具体焊接工艺的反复试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经费,不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尤其适用于宽厚不锈钢板的激光对接平焊方法,采用在坡口上设置互锁部件的方式,提高了焊接强度,改善了焊接质量。
本发明完整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宽厚不锈钢板的激光对接平焊方法,所述钢板的厚度为40-80mm,优选60-80mm,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钢板的接头处采用I形坡口,在两面的坡口表面上均设有互锁部,互锁部包括前端的球头和后端的颈部,所述球头为球形,颈部为柱状,球头直径大于颈部的直径,所述互锁部在坡口两侧交替布置;
2)焊接工艺,采用YAG激光器或CO2激光器,不锈钢实芯焊丝进行三层焊接,第一层焊接时,采用单层双道焊方法,激光离焦量为+10mm-+15mm,激光器功率为2-3KW,焊接速度为0.6-0.8m/min,第一道焊接深度在12mm以内,熔宽为12-15mm,焊缝熔合线呈椭圆形,完成第一层焊接;在第二层焊接时,采用单层双道焊方法,光离焦量为+8mm-+12mm,激光器功率为3-4KW,焊接速度为0.4-0.5m/min,第三层焊接时,采用单层四道焊方法,光离焦量、激光器功率与焊接速度与第二层相同。
两侧交替布置的互锁部间隔间距为4-8mm,
所述球头和颈部连接处采用倒圆角过渡。
上述三层焊接完成后,观察坡口情况,如果坡口未填满,则继续进行第四层焊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对接平焊的方法工艺简单,之前一般用于薄板或承力要求不大的部位,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在I形坡口,即无坡口的对接平焊时,采用首先在坡口两面加工出机械互锁的结构,在焊接完成后,母材和焊料间会形成机械互锁的结构,显著提高了焊接部位的强度,避免了坡口的反复设计实验,节省了时间。互锁结构采用圆形的球头,避免了焊接后尖角带来的应力集中,导致冷裂纹出现,同时球头直径大于颈部直径,进一步提高了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坡口机械互锁示意图。
图中:1为球头,2为颈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未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80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