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环保型单组分硅烷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6784.2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3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亢建华;冯巧;亢鹏程;王宗胜;亢延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瑞朗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1/00 | 分类号: | C09J171/00;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67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环保 组分 硅烷 密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归属于密封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用环保型单组分硅烷聚醚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密封胶主要有聚硫密封胶、硅酮密封胶和聚氨酯密封胶,在国内聚硫密封胶、硅酮密封胶和聚氨酯密封胶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其中,聚硫类胶因其低温固化速度缓慢、易老化变硬、耐候性不好、强烈刺激性臭味,因而其在市场上日益衰减;聚氨酯类密封胶虽然强度、撕裂、穿刺、耐侵蚀性能很好,但因其异氰酸端基对贮存稳定性的条件要求苛刻,同时固化后释放的CO2气体容易使胶层形成气泡,较慢的完全固化速度且固化后表面易发粘的缺陷,加上其同无孔基材表面粘结时须底涂的繁琐施工工艺且耐老化性能欠缺,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硅酮类胶可以快速固化,无气泡,且能与无孔基材稳固粘结,胶层也有很好的耐老化性能,但因其不能与其他密封剂很好的兼容且底涂性较差,低强度撕裂性能,耐油性能、穿刺性能较差,胶层还易析出油状物,容易污染车辆饰物,影响车辆空间美观。聚硫密封胶、硅酮密封胶和聚氨酯密封胶,其环保性能大大超过欧盟TVOC标准限制( TVOC标准,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0μgC/g )。
硅烷基聚醚密封胶(简称MS)是一种基于硅烷封端聚醚的交联聚合物,传统大多数MS密封胶主要应用在建筑行业,对胶TVOC的含量要求偏低。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辆及公共车辆作为生活中的第二空间,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必不可少。由于MS密封胶优越的性能,正在逐渐地被应用到车辆、航空、车厢的装饰装修中。
MS胶的应用对车辆空间的环境有重要影响。通常,室内TVOC浓度在0.2mg/m3到2mg/m3之间,当室内浓度在0.16mg/m3~0.3mg/m3时,对人体健康基本无害,但在车辆装饰中往往会超过这一指标,特别是在装饰材料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传统MS密封胶胶由于配方配比不恰当,其环保性能达不到欧盟TVOC标准限制( TVOC标准,即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0μgC/g ),不能满足高档次车辆使用需求。目前市场急需一种环保、TVOC含量低的硅烷基聚醚密封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TVOC含量低的车辆用环保型单组分硅烷聚醚密封胶;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车辆用环保型硅烷聚醚密封胶的生产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生产方案:
所述车辆用环保型单组分硅烷聚醚密封胶,由如下组分制备而成,各组分以重量份计,
硅烷改性聚醚树脂100份
增塑剂5-40份
填料50-150份
增强剂0.1-15份
着色剂0.1-15份
除水剂0.5-10份
附着力交联剂0.1-8份
热稳定剂0.1-3份
抗紫外吸收剂0.1-3份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0.1-3份
抗氧化剂0.1-3份
硅烷偶联剂0.2-10份
催化剂0.2-8.0份。
优选如下组分:
硅烷改性聚醚树脂100份
增塑剂15-30份
填料70-120份
增强剂0.4-10份
着色剂1-10份
除水剂1-5份
附着力交联剂1-6份
热稳定剂1-2份
抗紫外吸收剂1-2份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1-2份
抗氧化剂1-2份
硅烷偶联剂1-5份
催化剂1-5份。
本发明上述硅烷改性聚醚树脂是端三甲氧基甲硅烷基的聚醚和/或端三乙氧基甲硅烷基的聚醚,其特征是端基至少含有2个可水解硅氧烷基的聚醚,如KANEKA公司产品S2O3H、S3O3H、SAT400、SAT010等。
本发明上述增塑剂选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多元醇酸酯类、磷酸酯类或端甲基二甲氧基甲硅烷基的聚氧化丙烯醚、端甲基二乙氧基甲硅烷基聚氧化丙烯醚或端甲基三甲氧基甲硅烷基的聚氧化丙烯醚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分子量不大于2500,可水解硅烷基的聚氧化丙烯醚封端)。
所述填料为纳米级活性碳酸钙、滑石粉、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经表面改性的粉煤灰或硅灰石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增强剂选超细白炭黑、超细炭黑、超细钙粉、气硅、沉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瑞朗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瑞朗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6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