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6504.8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1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昊清;王永诗;马立驰;郭玉新;景安语;孙超;张明华;辛也;王婵;许晓凤;秦永霞;王莉;庄梅;孙锡文;毕俊凤;王亚琳;熊伟;杨贵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浊积岩储层 描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该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包括:步骤1,精细合成记录标定,明确岩性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对应关系;步骤2,多井交汇图分析,优选能够有效区分砂泥岩的测井曲线;步骤3,利用有效测井曲线进行波形指示下的储层反演;步骤4,从井出发,对参与反演的井进行相互对照及仔细分析,确定反演色谱区块;步骤5,将参与反演井及未参与反演井的实钻砂体与井旁反演道进行对比验证,运用反演、钻井资料对砂体进行准确追踪描述。该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描述与实际沉积特征相吻合的砂体形态,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浊积岩的发育和分布特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缺乏系统的利用地震资料整体描述研究手段,存在“漏失”储层、描述存在多解性的问题,为准确、精细描述储层而形成的一种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
近年来胜利油田浊积岩勘探取得了巨大成功,浊积岩油藏已成为近期的重要增储阵地。但陆相湖盆发育的浊积岩沉积体发育复杂,岩相变化快,且存在相互叠置的现象。随着勘探的深入,规模大、地震上容易识别的浊积体已基本认清;一些相互叠置,相邻砂体间泥岩隔层薄,砂地比较高的浊积岩在地震剖面上往往不容易识别,直接从地震资料的解释上和常规反演结果剖面上都难以搞清砂体的分布形态和沉积特点。以往用于寻找规模大、地震上容易识别的地球物理技术方法(如常规地震描述、属性提取等)已不适用于日益复杂的浊积岩岩性圈闭类型,影响了对其的整体勘探部署和储量升级评价。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解决了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砂地比情况下准确落实砂体边界,搞清砂体分布的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该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包括:步骤1,精细合成记录标定,明确岩性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对应关系;步骤2,多井交汇图分析,优选能够有效区分砂泥岩的测井曲线;步骤3,利用有效测井曲线进行波形指示下的储层反演;步骤4,从井出发,对参与反演的井进行相互对照及仔细分析,确定反演色谱区块;步骤5,将参与反演井及未参与反演井的实钻砂体与井旁反演道进行对比验证,运用反演、钻井资料对砂体进行准确追踪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在地震工作站中通过精细合成记录标定,明确岩性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对应关系,分析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的可描述性概率。
在步骤2中,对测井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多井交汇图分析,找出能够反映地层岩性变化比较敏感的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曲线。
在步骤3中,利用优选出的测井曲线借助斯迈反演软件进行波形指示下的储层反演,其原理是在地震波形特征指导下对反射系数组合寻优的过程,采用波形相控反演思想,利用地震波形特征代替变差函数分析储层空间结构变化,提高储层精细预测能力。
在步骤4中,从井出发,对参与反演的井进行相互对照及仔细分析,初步确定色谱区块。
在步骤5中,将参与反演井及未参与反演井的实钻砂体与井旁反演道进行对比验证,利用波形相似性及反演颜色变化规律外推砂体边界。
本发明中的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可以比较准确的对垂向上相邻砂体之间泥岩间隔较小的浊积岩储层进行描述,能够准确、快速的描述与实际沉积特征相吻合的砂体形态,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浊积岩的发育和分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高砂地比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井的岩性与地震反射特征匹配关系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65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