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化学处理工艺制备片状FeSiN合金粉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5886.2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2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吼;徐玉华;朱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B22F9/16;C22C38/02;B22F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化学 处理 工艺 制备 片状 fesin 合金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化学处理工艺制备片状FeSiN合金粉体的方法,其制备方法步骤为:(1)首先通过中频炉熔炼和特殊浇铸工艺制备出片状FeSi合金粉体,粉体成分范围Fe(100‑x)Six(x=1wt%~15wt%);选取粒径分别为45~75μm和75~150μm的两种粒径范围的粉体进入下一步处理;(2)以无毒性CO(NH2)2、NaCl、BaCl2、Na2CO3、NaOH为原料,按重量比CO(NH2)2/NaCl/BaCl2/Na2CO3/NaOH=(45~55)/(15~25)/(5~10)/(25~35)/(5~10)的比例配制反应物体系,片状FeSi合金粉体在530‑590℃温度范围的反应物体系中,反应0.5~2h小时生成片状FeSiN合金粉体。本发明采用高温化学处理工艺的方法,相比现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效果好、工艺操作方便、对设备要求低,具有高效、能耗小、合金中N含量高等突出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基磁性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温化学处理工艺制备片状FeSiN合金粉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1972年,Kim和Takahashi首次报道α-Fe16N2具有“巨磁矩”现象,其饱和磁化强度达到2.8~3.0T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α-Fe16N2是亚稳态,很难合成,而且温度高于200℃就会分解为α-Fe和γ'-Fe4N,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而ε-Fe3N或γ'-Fe4N在室温下是稳定的,它们不但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耐磨性,同时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导磁率和较低的矫顽力而成为研究的热点。
现有的FeSiN合金粉体制备技术主要采用在铁水中通N2熔炼法,该方法存在通N2时间长、能耗大、合金中N含量很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温化学处理工艺制备片状FeSiN合金粉体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能耗小、合金中N含量高等突出优点。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高温化学处理工艺制备片状FeSiN合金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制备片状FeSi合金粉体:在中频炉中按Fe(100-x)Six配比熔炼合金液体,其中x=1wt%~15wt%;合金液体在1200~1350℃浇注,铸模为厚度≥50mm的石墨平板,平板尺寸视铁水量而定,平板水平移动,移动速度为1~10cm/s;浇注后铁水迅速冷却得到板状铸锭。板状铸锭经过粉碎机粉碎后筛分得到一系列粒度的片状FeSi合金粉体。选取粒径分别为45~75μm和75~150μm的两种粒径范围的粉体进入下一步处理。
步骤二,制备片状FeSiN合金粉体:以无毒性CO(NH2)2、NaCl、BaCl2、Na2CO3、NaOH为原料,按重量比CO(NH2)2/ NaCl/ BaCl2/ Na2CO3/NaOH =(45~55) / (15~25) /(5~10) /(25~35) / (5~10)的比例配制反应物体系,在刚玉坩埚中加热到530~590℃,反应物体系熔化成液态。将步骤一制备的片状FeSi合金粉体用不锈钢网包裹后浸入到反应物中,继续保温反应0.5~2h小时。提起不锈钢网,得到反应后的新合金粉体。新合金粉体在温度为80~90℃的去离子水中进行浸泡清洗,除去粉体表面杂质。粉体在40-50℃温度下烘干。
粉体经过XRD分析为FeSiN合金粉体。粉体中的N含量视反应时间而定,当反应时间为2h时,最高可以达到2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5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