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4881.8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1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康月;陈兴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13/00;F25B43/00;F25B49/02;F25B41/06;F25B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气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空调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可在补气阀打开或关闭时,分别获取不同压缩机转速或入口排气压力值对应的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该补气增焓系统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补气增焓系统的出口排气压力值;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补气增焓系统的入口吸气压力值;控制单元,用于检测补气阀的状态并获取系统参数,并获取与补气阀的状态和系统参数对应的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当出口排气压力值大于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时,调整压缩机转速,以使出口排气压力值小于或等于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其中,补气阀的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系统参数为入口吸气压力值或压缩机转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补气增焓系统在工作时,若其工作的环境温度较低,则蒸发压力较低(也可称为入口吸气压力),如果同时冷凝压力(也可称为出口排气压力)较高,这样就会导致压缩机的压缩比(出口排气压力/入口吸气压力)过大。其中,入口吸气压力低会导致压缩机的电机温度升高。为了防止压缩机的压缩比过高,会选择限制补气增焓系统的压缩比,从而避免压缩机电机温度过高或者压缩机压力过高导致的压缩机损坏。由于压缩机的入口吸气压力不容易改变,因而通常一般会限制压缩机的出口排气压力,来降低压缩机的压缩比。
现有技术中,无论是根据压缩机转速,还是根据入口吸气压力值得到出口排气压力限制范围,由于在补气阀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下,压缩机的出口排气压力限制范围均是相同的,因而这就使得补气增焓系统不能保证在补气阀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下,压缩机均可以对应输出较大转速,进而使系统的能力下降;同时,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工作环境温度条件下,压缩机的出口排气压力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可能造成压缩机工作压力超标导致压缩机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可在补气阀打开或关闭时,分别获取不同压缩机转速或入口排气压力值对应的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气液分离器、补气换热器、补气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出口侧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补气增焓系统的出口排气压力值Th_Pd;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入口侧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补气增焓系统的入口吸气压力值Th_Ps;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补气阀的状态并获取系统参数,并获取与所述补气阀的状态和所述系统参数对应的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当所述出口排气压力值Th_Pd大于所述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时,调整压缩机转速,以使所述出口排气压力值Th_Pd小于或等于所述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其中,所述补气阀的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系统参数为入口吸气压力值Th_Ps或压缩机转速N。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补气增焓系统。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补气增焓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补气增焓系统的出口排气压力值Th_Pd和系统参数,所述系统参数为入口吸气压力值Th_Ps或压缩机转速N;检测补气阀的状态,所述补气阀的状态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获取与所述补气阀的状态和所述系统参数对应的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当所述出口排气压力值Th_Pd大于所述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时,调整压缩机转速,以使所述出口排气压力值Th_Pd小于或等于所述出口排气压力的上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48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