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4096.2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9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安市品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0 | 分类号: | B01D21/00;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可控性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淀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斜板沉淀池的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有一个很浅的沉淀池。使被处理的水(或废水)与沉降的污泥在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可分为同向流、异向流和侧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斜板沉淀池运用“浅层沉淀”原理,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问;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浅池理论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u0。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身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少到原来的1/3。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增加至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除去,也即处理能力提高3倍。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
现有的斜板沉淀池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斜板沉淀的效率直接跟斜板在底面的投影面积成正比,现有的斜板沉淀池斜板大多都是固定的,或者有一些可以晃动,然而却没用可以精确控制斜板角度的,从而无法精确控制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另外,现有的斜板沉淀池经常出现斜板之间被污泥堵塞,从而严重影响沉淀效率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
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包括主体、整流板、调节机构和清洁机构;
所述主体为开口向上的槽体,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主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出水口位于调节机构的上方,所述清洁机构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清洁机构位于调节机构的上方,所述整流板竖向设置在主体内,所述整流板的两侧均与主体沿长度方向的内壁垂直连接,所述整流板的下端与主体内部的底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调节机构和进水口分别位于整流板的两侧,所述清洁机构和进水口分别位于整流板的两侧;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支板、第一电机、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支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板与整流板垂直连接,所述整流板通过第一支板与主体沿宽度方向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板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板对称设置且通过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且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蜗杆位于第一支板与主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二蜗杆与第一支板平行,所述第二蜗杆一端通过轴承与整流板连接,所述第二蜗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蜗轮套设在第二蜗杆上,所述第一蜗轮与第二蜗杆键连接,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啮合;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轴、第二蜗轮和斜板,所述转轴水平设置,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蜗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第二蜗轮与转轴键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啮合,所述转轴穿过斜板,所述斜板位于两个第一支板之间,所述调节组件有若干个,若干个调节组件沿着主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二支板、第二电机、第三蜗杆、第三蜗轮、第四蜗杆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支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支板与整流板垂直连接,所述整流板通过第二支板与主体沿宽度方向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板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板对称设置且通过清洁组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第三蜗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且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蜗杆水平设置,所述第四蜗杆位于第二支板与主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四蜗杆与第二支板平行,所述第四蜗杆一端通过轴承与整流板连接,所述第四蜗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蜗轮套设在第四蜗杆上,所述第三蜗轮与第四蜗杆键连接,所述第三蜗杆与第三蜗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安市品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安市品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4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转盘萃取塔
- 下一篇: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集水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