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先天性CCMC相关的SNP位点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03705.2 | 申请日: | 2017-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潘晓晶;陈豪;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天性 ccmc 相关 snp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种用于检测先天性CCMC的SNP位点,为HSF4基因编码区域由起始密码子起第82位碱基。本发明提供了HSF4基因的新的用途,从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进行先天性CCMC基因诊断、产前基因筛查及遗传咨询的途径,应用效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基因的SNP位点及检测引物可以有效的用于临床患者及胎儿绒毛或羊水进行HSF4基因突变位点的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诊断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先天性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简写为先天性CCMC,下同)相关的SNP位点。
发明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cataract)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期内罹患,白内障其发生率在我国为0.05%,其中约50%与遗传有关,其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白内障能导致婴幼儿失明或弱视,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白内障所致,是一组严重的致盲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可为单纯性白内障或伴发眼部及其他全身发育异常。其中12%-18%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常发生合并小角膜症状。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Cataract-microcornea syndrome,CCMC,OMIM116200)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性眼病,常累及双眼,表现为不同表型的白内障及角膜横径小于10mm,常伴发眼前节发育不良,如虹膜缺损、Peters异常、瞳孔异位及眼球震颤等,这些多发畸形常使大多数患者丧失视力,是先天性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和单纯先天性白内障相比,伴发小角膜的患者更易患青光眼,并造成不可逆转的视觉损害。目前对于CCMC治疗手段有限、致盲率很高,给全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先天性CCMC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世界上研究较少。国内外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CCMC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存在多个候选致病基因。到目前为止对CCMC的致病基因的了解仍然有限,迄今为止已知的基因仅能解释不到30%的患者的发病。这已经成为CCMC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针对病因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的瓶颈。这种现状促使进一步去发现和了解该病新的致病基因,为后续的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及基因治疗提供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先天性CCMC相关的SNP位点,并通过检测该位点来进行CCMC的诊断。
申请人从一个3代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CCMC家系中,对该家系全部成员进行了HSF4基因的测序,找到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HSF4存在遗传上的致病突变,从而促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先天性CCMC相关的SNP位点,为HSF4基因编码区域由起始密码子起第82位碱基,其碱基由G变为A。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先天性CCMC的制品,所述的制品中包含有用于检测上述SNP位点的引物对;
其中用于检测上述SNP位点的引物对,其一种具体的序列信息如下:
HSF4-F:CCCTTCCTATCTGCTTGCC(SEQ ID NO:1)
HSF4-R:GTTCACTGACGTGGAGGGAC(SEQ ID NO:2)。
本发明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检测上述SNP位点的方法,是用HSF4-F和HSF4-R进行的。
本发明提供了HSF4基因的新的用途,从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进行先天性CCMC基因诊断、产前基因筛查及遗传咨询的途径,应用效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基因的SNP位点及检测引物可以有效的用于临床患者及胎儿绒毛或羊水进行HSF4基因突变位点的快速检测。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先天性CCMC家系内患者HSF4测序图,其中A:患者父亲,正常表型;B:患者。该家系中3名患者HSF4基因编码区域由起始密码子起第82位碱基发生了杂合突变,其碱基由G变为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37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