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行程喷射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03580.3 | 申请日: | 2017-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2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寿哲;李圣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光精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61/12 | 分类号: | F02M61/12;F02M61/18;F02M61/04;F02M6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胡凯 |
| 地址: | 韩国庆尚***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程 喷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有信赖度地阻断未喷射的燃料向第1燃料室及燃料供应流路逆流的四行程喷射阀。其为一种能够减少喷油嘴压力室容积的同时,稳定地向喷射孔喷射燃料的四行程喷射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四行程燃料喷射的喷射阀。
背景技术
柴油引擎大致分为二行程引擎和四行程引擎,二行程引擎通过气缸的2次往复完成吸入、压缩、燃烧、排气的循环,四行程引擎通过气缸的4次往复完成吸入、压缩、燃烧、排气的循环。二行程引擎没有用于吸气和排气的阀门驱动系,气缸盖单纯,燃烧室只有火花塞,而燃烧效率高,但,结构上无法像四行程一样提高压缩比,因此,热效率和燃料消耗率降低。四行程引擎分别具有吸气阀和排气阀,而在吸入行程中开启吸气阀,在排气行程中开启排气阀,由此,吸入、排放混合空气和燃烧气体。四行程引擎因气缸高速进行往复运动,因此,相比二行程稍微费力,但,能够高速运行,因此,应用于小型的快艇等。
图1是表示根据以往技术的二行程引擎具有的燃料喷射用喷嘴的附图。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2-0074327号中公开的喷嘴,所述喷嘴从阀体2的端部向中心孔突出,其环状的表面3对于用虚线表示的气缸盖或气缸套内的对应的接触表面进行加压,具有喷嘴孔4的喷嘴的尖头向燃烧室A突出,而在开放燃料阀时能够喷射燃料。所述燃料阀形成有位于在滑块8的底端部图示的阀门设计的阀座7及具有针型阀6的滑动阀5。所述滑块在喷嘴1上对于上侧相对表面向下方加压。
图2为表示根据以往技术的四行程引擎所具有的燃料喷射用喷嘴的附图。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0-0002127号中图示的喷嘴,本例的柴油引擎用燃料喷射装置,包括:供应燃料的喷嘴主体21(喷嘴体)和在其内部可移动地形成的针型阀22。
喷嘴主体21大致为末端较尖的圆筒形的块体,其基底端部的中心形成有针型阀22的导引孔23。所述导引孔23的前侧形成直径扩大的燃料积累部24,使得从外部通过燃料供应孔25向所述燃料积累部24供应燃料。并且,在燃料积累部24的前端形成有锥形形状的阀片部26。所述阀片部26的更前方形成有与燃料积累部24连接而连通的较小直径的孔27,所述孔27的壁部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喷嘴孔28。
针型阀22包括:与喷嘴主体21的导引孔23可滑动地设置的丸棒形状的基底部30(阀针直径D);小于燃料积累部24的内径,与基底部30一体形成,其前端形成有与喷嘴主体21的阀片部26接触的锥形的阀片部31的丸棒形状的前端部32(阀片直径)。
针型阀22的阀片部31通过弹簧等加压部件向与喷嘴主体21的阀片部26相接的方向以荷重(W)加压,并且,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针型阀22的阀片部31与喷嘴主体21的阀片部26)接触而闭锁阀片部(26,31)之间,燃料积累部24与喷嘴孔28之间被阻断。
在燃料喷射时,从燃料供应孔25向燃料积累部24内供应既定压力的燃料,并且,通过内压的上升使得针型阀22受力,向导引孔23导引并移动至上方,阀片部(26,31)之间被开放,而能够从喷嘴孔28向外部喷射燃料。
以往的燃料喷射装置,在燃料喷射喷嘴的末端形成有用于多个喷射孔加工及提高流量系数的袋状的小体积部,称其为喷油嘴压力室(sac),在喷射后,相当于sacvolume(喷油嘴压力室容积)的残留燃料油引起后喷油燃烧,而持续发生炱、未燃烧HC等燃烧室内沉积物。
如果减少sacvolume,在结束燃料喷射后,使得滴流减少,而碳氢化合物也减少,但,存在喷雾特性和喷射孔之间的偏差较大的问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2-0074327号
(专利文献0002)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0-000212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光精工株式会社,未经韩光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35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