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液体罐壁沾湿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3427.0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5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强;刘敏敏;薛锐;陈曦;刘芳;赵东风;赵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B21/08 | 分类号: | G01B21/08;G01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液体 沾湿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液体罐壁沾湿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大范围出现城市灰霾、空气重污染现象的频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背道而驰。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具有光化学活性,排放到大气中可以通过复杂反应,促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形成,作为造成雾霾现象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石化行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在保证生产的同时,有义务和责任减少VOCs的排放。为此,有效开展石化行业VOCs的管控措施是当务之急。有机液体储存调和过程是石化行业VOCs无组织污染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对石化企业有机液体储罐工作过程中VOCs排放量估算方法有了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但由于我国对VOCs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对石化企业储罐工作过程中的蒸发损耗估算也较多参考美国的方法和参数。但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我国与国外油品质量、工艺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照搬国外估算方法和核算参数并不完全可行。因此,亟待研究适用于我国石化企业储罐工作过程中VOCs排放计算方法和参数,明确影响储罐工作过程中蒸发损失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而提出有效降低储罐工作过程中蒸发损耗的措施,从源头对有机液体储罐工作挥发损失进行有效控制是目前VOCs管控领域的研究重点、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我国石化企业储罐工作损耗核算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机液体罐壁沾湿试验装置,该装置高效、方便、经济、环保,可以快速的研究出影响储罐沾湿损耗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完善其核算方法和参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机液体罐壁沾湿试验装置,其包括控温装置、测试槽、温度计、试验钢片、密封材料、索轮、索线、自动缆索绞车。所述的控温装置为恒温水浴锅以控制待测液体的温度;所述的测试槽是用于盛待测有机液体的玻璃槽;所述的温度计是位于测试槽中以便于对其温度进行监测;所述的钢片是采用不同材质经不同处理后模拟罐壁;所述的密封材料设置在测试槽上部,用于模拟储罐边缘密封类型,其密封材料是填充条状海绵或泡沫的橡胶;所述的自动缆索绞车是通过索线和索轮匀速提升钢片,其速度与储罐发油速度大致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有机液体罐壁沾湿试验装置,可以较好地模拟储罐发油工作过程,用于研究储罐工作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蒸发损耗,快速得出影响挂壁损失的因素及影响规律,明确各因素对其影响程度,完善我国储罐工作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核算方法和参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操作可行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索轮,2为试验钢片,3为密封材料,4为温度计,5为测试槽,6为待测有机液体,7为控温装置,8为索线,9为自动缆索绞车。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有机液体罐壁沾湿试验装置,其包括索轮1、试验钢片2、密封材料3、温度计4、测试槽5、待测有机液体6、控温装置7、索线8、自动缆索绞车9。所述的试验钢片2是用于模拟储罐罐壁材质的钢片,常用储罐罐壁材质是不锈钢和碳钢,此试验钢片优选这两种不同材质的钢片,并对其通过强致腐蚀或者化学处理后分别得到不同腐蚀程度(轻锈、中锈、重锈)的试验钢片浸泡在待测有机液体6中;所述的待测有机液体6优选油品或有机化学品;所述的密封材料3是采用填充条状海绵或泡沫的橡胶分别模拟浮顶罐的一级边缘密封类型和二级边缘密封类型;所述的测试槽5是用于盛待测有机液体6的玻璃槽;所述的控温装置7为恒温水浴锅并设有在线温度监测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待测有机液体6的温度;所述的自动缆索绞车9是通过索轮1和索线8用于匀速提升试验钢片,保证其速度与储罐发油速度大致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3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扑翼飞艇
- 下一篇:无人机动力臂及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