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空保暖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2451.2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1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金阳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1D5/24;D02G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保暖 材料 制备 方法 | ||
采用棉纤维与中空涤纶纤维混纺制作外包材料,包覆在不锈钢长丝表面,再将不锈钢长丝抽出,形成棉纤维与中空涤纶纤维组成的中空材料结构体,其内部囤积了大量的静止空气,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保暖效果。并且,由于不使用水溶性维纶纤维,不经过退维的过程,不会对纱线的强力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暖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空保暖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暖材料,尤其是保暖中空纱线的制备主要是利用复合纺纱技术与溶剂湿式凝胶纺丝法制成的水溶性纤维(一般以维纶纤维为主)复合而 成,即结构为棉纤维在外层,水溶性纤维在内层,形成双层结构。经过纺纱工艺的调整,将水溶性纤维有 效均匀的包覆在棉纤维的内侧,再经过后加工(退维),使内层纤维溶解,形成环状中空纱。其成纱特点是膨松、轻质、柔软,但是在上浆过程中,水溶性的维纶纤维会受热萎缩,纱线的强力会急剧降低从而影响织造。所以中空纱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限制了此类产品在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中空保暖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不使用水溶性维纶纤维,不会产生因为退维而导致的纱线的强力会急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为:棉条经过散纤染色、脱水、烘干、打包、抓棉、混合、开松、成卷、梳理后形成棉生条,中空涤纶纤维经过抓棉、混合、开松、成卷、梳理后形成中空涤纶纤维条,其特征在于,将棉生条和中空涤纶纤维条以数量比30∶70并条后形成熟条,混并条、再经粗纱、细纱制成外包纱线,将该外包纱线包覆在不锈钢长丝上制得半成品材料,再将包覆有细纱的半成品材料中的不锈钢长丝抽出,得到中空保暖材料。
其中,所述不锈钢长丝的直径为0.1-1mm,所述不锈钢长丝的表面涂有润滑油剂,所述润滑油剂为和毛油。
采用棉纤维与中空涤纶纤维混纺制作外包材料,包覆在不锈钢长丝表面,再将不锈钢长丝抽出,形成棉纤维与中空涤纶纤维组成的中空材料结构体,其内部囤积了大量的静止空气,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保暖效果。并且,由于不使用水溶性维纶纤维,不经过退维的过程,不会对纱线的强力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所述实施例的工艺流程为:棉条经过散纤染色、脱水、烘干、打包、抓棉、混合、开松、成卷、梳理后形成棉生条,中空涤纶纤维经过抓棉、混合、开松、成卷、梳理后形成中空涤纶纤维条,其特征在于,将棉生条和中空涤纶纤维条以数量比30∶70并条后形成熟条,混并条、再经粗纱、细纱制成外包纱线,将该外包纱线包覆在不锈钢长丝上制得半成品材料,再将包覆有细纱的半成品材料中的不锈钢长丝抽出,得到中空保暖材料。
其中,所述不锈钢长丝的直径为0.1-1mm,所述不锈钢长丝的表面涂有润滑油剂,所述润滑油剂为和毛油。
棉纤维和中空涤纶纤维的梳毛工序是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工序,控制好条子的重量不匀率和短毛率是关键。在梳理过程中,要适当降低刺辊和道夫的速度,加大锡林与刺辊的线速度比,适当减小锡林和道夫之间的隔距,适当减小盖板和锡林的速度,可降低纤维损伤和短绒增加,减少棉网飘头和断头等不良现象,车间的相对速度要控制在60~70%,以减小静电的不良影响。
混并条工序中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2~75%,温度控制在22.5~24℃;头并采用6根并合,二道与三道采用8根并合,车速不宜过高,车速采用159~185m/min,车速适当偏低控制,能有效降低断头;采用三道混并,有利于降低重量不匀率。胶辊表面要进行抗静电剂料的处理,能有效抑制缠绕等不良现象,头并采用6根喂入,出条重量16.8~17.0g/5m, 隔距14.1×20 mm,喇叭口径3.6mm; 二并采用8根喂入,出条重量15.8g/5m, 隔距14×20 mm,喇叭口径3.4mm;三并采用8根喂入,出条重量15.0g/5m, 隔距13.5×19.5mm,喇叭口径3.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金阳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绍兴金阳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2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