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前后段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1732.6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月欣;张晨;李可;易兵;王远宏;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发动机舱 边梁前 后段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前后段连接部位的结构,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包括结构相同并相互对称的发动机舱左边梁总成和发动机舱右边梁总成;发动机舱左边梁总成包括左边梁前段构件、左边梁后段构件和左边梁外封板。左边梁前段构件包括呈凹槽形的左边梁前段和前段加强件;前段加强件配合连接在左边梁前段的凹槽内;左边梁后段构件包括左边梁后段、连接在左边梁后段上的节点加强件、后段左加强件和后段右加强件;左边梁前段构件的后端部与左边梁后段构件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左边梁外封板固定连接在左边梁前段构件与左边梁后段构件的连接部位。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将正面碰撞、偏置碰撞的力传递到地板上,避免前壁板压入乘员舱,造成乘员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前后段连接结构,即发动机舱边梁分岔节点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相对而言,汽车行驶在路上发生事故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这种形势下,汽车厂商以及购车的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格。九十年代汽车消费主要考虑价格、外观、内饰、乘坐舒适性等要求,目前,人们对于整车安全性的要求已经提高,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头枕、安全(夹层)玻璃、儿童安全座椅等经成为大多数汽车的必备配置,与这些被动的安全装置相比,国外一些先进的主动避免碰撞的系统也已问世,大众、沃尔沃等公司已经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预碰撞安全系统更加先进的安全系统。对一辆车的安全来说,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都必须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目前新车型的开发越来越注重安全性能的提高,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前后段连接结构是影响车身性能的重要部位。该部位位于前壁板的下部,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在该部位走向有较大的变化,且组成构件之间重叠焊接连接,这种连接关系直接影响到发动机舱边梁的结构强度以及碰撞性能。如CN 201800771U公告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边梁总成结构”,其包括发动机舱边梁、发动机舱边梁前段加强件、发动机舱边梁后段、发动机舱边梁前段后加强件、发动机舱边梁后段前加强件和发动机舱边梁后段后加强件;其中,发动机舱边梁前段加强件和发动机舱边梁前段后加强件焊接成组件A,组件A整体焊接在发动机舱边梁上形成组件C;发动机舱边梁后段后加强件的中后部和发动机舱边梁后段的前部焊接成整体组件B,组件B的前部重叠焊接在组件C后部上,形成组件D;发动机舱边梁后段前加强件则重叠焊接在组件D最上层。该结构强度高,可有效地将正面碰撞、偏置碰撞的力传递到地板上,从而避免前壁板侵入乘员舱造成乘员伤害。这无疑是所属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前后段连接结构,其能够提高汽车发动机舱边梁的整体强度和碰撞安全性能,能够有效地将正面碰撞、偏置碰撞的力传递到地板上,避免前壁板压入乘员舱造成乘员的伤害。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前后段连接部位的结构,汽车发动机舱边梁包括结构相同并相互对称的发动机舱左边梁总成和发动机舱右边梁总成;所述发动机舱左边梁总成,包括左边梁前段构件、左边梁后段构件和左边梁外封板。
所述左边梁前段构件包括呈凹槽形的左边梁前段和前段加强件;所述前段加强件配合连接在所述左边梁前段的凹槽内;
所述左边梁后段构件包括呈凹槽型的左边梁后段、连接在所述左边梁后段上的节点加强件、后段左加强件和后段右加强件;
所述左边梁前段构件的后端部与左边梁后段构件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左边梁外封板固定连接在左边梁前段构件与左边梁后段构件的连接部位。
进一步,所述左边梁前段后部的上边设有后上翻边,其后端部设有第一翻边和斜翻边,其后部的下边设有后下翻边和限位边;所述前段加强件的后端中部设有第一缺口、后部上边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后端与所述左边梁前段上的第一翻边的前端紧靠,并通过多个焊点固定连接,构成左边梁前段构件。
进一步,所述左边梁后段呈凹槽形,其上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延伸边、第一平翻边和第二平翻边;所述左边梁后段的下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加强翻边和第二加强翻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1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