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滤布滤池过滤水微絮凝体快速形成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1083.X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9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于鹏飞;黄殿男;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C02F1/56;G05D11/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8 | 代理人: | 李福义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滤池 过滤 絮凝 快速 形成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絮凝/滤布滤池污水深度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严寒地区低温过滤水微絮凝体快速形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微絮凝直接过滤技术在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中承担着对于水中总磷及悬浮物颗粒等去除,该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已趋于成熟。早期的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过滤装置一般是采用传统的石英砂滤料滤池,微絮凝工艺虽然替代了混凝沉淀的过程,但微絮凝的过程并不像混凝沉淀的过程中回去除掉一部分水中悬浮颗粒,而是通过在水中产生絮体来吸附拦截水中微小不易去除的颗粒物胶质磷酸盐等,一方面使水中的磷有溶解态变为不溶解态的方式进行去除,另一方面又使得水中的悬浮颗粒的粒径分布发生变化,使得其粒径中心分布值变大。但由于加入了絮凝剂,实际过程中进水浊度会有所提高,对于传统的快滤池会造成比较大的负担,对于纳污量小的滤池会使得其过滤周期缩减。随着滤料滤材的革新,滤料及过滤的方式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比如新型的表面过滤设备,滤布滤池,水头损失小且过滤速度高,或者像深层过滤的纤维滤料滤池其优秀的纳污量以及过滤精度使得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能够得到推广。
滤布滤池的雏形是由瑞士生产制造的一种滤池,该技术自1978年以来已成功的应用于各个领域。Aqua-Aerobic Systems公司在1991年将该技术引入美国,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全面试验,提高了该设备的操作性能和过滤能力。目前在国外的污水深度处理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技术成熟。全世界已有超过600个污水厂采用了该系统,在我国无锡新城水处理厂、芦村污水处理厂、胡埭污水处理厂,保定银锭庄污水处理厂,无锡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青岛即墨污水处理厂等都使用了该系统,但仍属于起步阶段。关于滤布滤池的分类,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纤维转盘滤池。该种滤池又按照管心进水和管心出水被分为两种。另外还有移动冲洗钻石型滤布滤池,迷你纤维转盘滤布滤池等,以及国内同济大学研制的移动冲洗竖片式滤布滤池。
滤布滤池顾名思义是一种使用滤布为过滤介质的滤池,其中滤布的孔径在5μm-10μm。属于一种新型的表面滤池,将过滤截留和沉淀集中在同一滤池内同步完成的高效水处理工艺。将该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中, 通过絮凝剂的加入, 具有同步去除 TP和浊度的功能。
但是对于北方严寒地区污水处理厂由于冬季水温偏低,常规投加混凝剂方式药剂混合时间长,混凝效果不佳,达不到微絮凝过滤的目的,因此亟需开发适于北方低温水微絮凝的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化过滤效果,同时达到絮凝和沉淀除磷目的,优化絮凝控制条件,解决严寒地区低水温对絮凝体形成影响的低温滤布滤池过滤水微絮凝体快速形成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温滤布滤池过滤水微絮凝体快速形成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滤布滤池进水口管道处的智能投药系统、混合絮凝系统和过滤系统;
所述智能投药系统包括复合絮凝剂储罐、絮凝剂投加计量泵、 Na2CO3 溶液贮存罐、Na2CO3溶液计量泵、PLC控制仪、在线PH 分析仪、碱度分析仪(ET18滴定仪)、碱度监测探头和PH计;复合絮凝剂储罐和絮凝剂投加计量泵相通并通过絮凝剂投加计量泵电连接至PLC控制仪;Na2CO3 溶液贮存罐和Na2CO3溶液计量泵相通并通过Na2CO3溶液计量泵电连接至PLC控制仪;PLC控制仪又分别电连接有在线PH 分析仪和碱度分析仪,在线PH 分析仪另一端接有PH计,碱度分析仪另一端接有碱度监测探头;
所述混合絮凝系统包括进水口、投药口、管式混合器和反应器;管式混合器一端接进水口,另一端接入反应器,投药口置于管式混合器上方;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滤池和滤布;滤布内置于滤池内的滤片上;
絮凝剂投加计量泵和Na2CO3溶液计量泵通过管路接至投药口,碱度监测探头和PH计置于反应器内部,反应器固定于滤池一侧。
一种低温滤布滤池过滤水微絮凝体快速形成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药剂的投加:PLC控制仪控制絮凝剂投加计量泵通过复合絮凝剂储罐向管式混合器投加混合絮凝剂,与进水同时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10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