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内燃机的进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90001457.7 | 申请日: | 2016-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1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樱井悠;牧原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35/10;F02M35/1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梁婷 |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部气体 喷嘴 进气装置 内燃机 外部气体通路 本实用新型 进气管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在该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外部气体通路具有向进气管导入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导入喷嘴,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所延长的方向的长度大于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出口部分的当量直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向进气管导入外部气体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向进气管导入外部气体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这种进气装置被公开于例如日本专利第3964690号公报。
在日本专利第3964690号公报中公开了向进气管导入窜气(未燃烧的混合气体)的多气缸(4气缸)发动机的歧管(进气装置)。在该日本专利第3964690 号公报所记载的进气装置中,设置有用于向各气缸的进气管导入窜气的切口部。并且,经由进气管的切口部,连接有将窜气分配于各气缸的分配通路用槽部和各气缸的进气管。此外,切口部的窜气的流动方向的长度(分配通路用槽部和进气管之间的长度)小于切口部的宽度(与窜气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即,窜气经由路径较短的切口部从分配通路用槽部被导入进气管。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6469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在日本专利第3964690号公报所记载的进气装置中,由于窜气经由较短的路径(切口部)从分配通路用槽部被导入进气管,因此会出现以下问题:由于在进气管内流动的空气的脉动而导致出现空气从进气管经由切口部而逆流至分配通路用槽部(外部气体通路)的情况。因此,存在发动机的性能有时会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空气逆流至外部气体通路而导致的发动机的性能降低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具备多个进气管和外部气体通路,上述多个进气管分别与具有多个气缸的内燃机的气缸连接,上述外部气体通路将外部气体分别分配于多个进气管,外部气体通路设置为朝向与进气管连接的内燃机的缸盖(head)的盖口(head port)延伸,并具有向进气管导入外部气体的外部气体导入喷嘴,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所延长的方向的长度大于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出口部分的当量直径(equivalent diameter)。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如上所述,将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所延长的方向的长度设为大于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出口部分的当量直径。由此,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长度变得较大,因此空气从进气管逆流至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时的压力损失增大。其结果为,空气变得难以从进气管逆流至外部气体导入喷嘴,因此能够抑制因空气逆流至外部气体通路而导致的发动机性能的降低。此外,由于空气变得难以从进气管逆流至外部气体导入喷嘴,因此能够抑制外部气体对多个气缸的分配量产生偏差 (提高分配性)。
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优选使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内周表面形成为朝向盖口变尖细的锥状。
如果这样构成,则与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内径一定的情况相比,空气从进气管逆流至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时的压力损失进一步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空气逆流至外部气体通路而导致的发动机性能的降低。此外,通过使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内周表面形成为朝向盖口变尖细的锥状,能够向盖口导入外部气体,因此阻碍在进气管内流动的进气的流动的情况将得到抑制。其结果为,能够抑制进气的流速下降。此外,通过使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内周表面形成为朝向盖口变尖细的锥状,当通过树脂成形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时,通过使金属模具向盖口的相反侧(尖细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能够容易地对外部气体导入喷嘴进行树脂成形。由此,能够在不追加其他部件(构件)的情况下将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树脂成形为与进气装置主体一体。
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中,优选使外部气体导入喷嘴的导入外部气体的入口部分的角部具有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900014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防进水装置
- 下一篇:汽车内燃机上的进气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