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中空丝膜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690001249.7 | 申请日: | 2016-10-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1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高木贵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NO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B01D63/00;H01M8/04;H01M8/04119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婷;刘林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壳体 中空丝膜 灌封剂 台阶部 壳体主体 两端部 密封件 中空丝膜模块 收纳 两端开口 封堵 流路 本实用新型 壳体一体化 灌封部件 间隙利用 两级台阶 密封模块 开口部 内周面 邻接 封固 配置 周面 施加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丝膜模块,模块壳体由收纳中空丝膜的模块壳体主体、封堵壳体主体的两端开口部而形成流路的盖部件、以及封堵壳体主体的两侧面的开口部而形成流路的盖部件构成,在收纳中空丝膜的模块壳体两端部,中空丝膜与模块壳体的间隙利用灌封剂封固,从而中空丝膜与壳体一体化,并且密封件分别夹设在灌封部件与壳体内周面两端部之间,从而密封件同时也密封模块壳体主体的两端开口部和与之对应的各盖部件的间隙,其中,由第一台阶部以及第二台阶部构成的连续的两级台阶部设置在模块壳体主体的被施加灌封剂的内周面两端部,灌封剂配置在第一台阶部,密封件配置在与该灌封剂的一部分邻接的第二台阶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空丝膜模块。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有效地用作燃料电池的加湿膜模块等的中空丝膜模块。
背景技术
中空丝膜由于其构造上在膜中保持了大量多孔构造,所以因温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膨胀或收缩增大。此外,在其功能上有时也进行溶剂的过滤、浓缩、脱气等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中空丝膜的原材料自身因为溶剂而溶胀。
中空丝膜模块由于将这种中空丝膜例如以数百至数千根这样的单位收纳在捆扎管中,所以收纳的所有中空丝膜伸缩,即使每一根的伸缩力小,也由此相对于捆扎管作用收纳根数量的力。
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如下一种中空丝膜模块:在兼备外壳功能的捆扎管即模块壳体的被施加灌封部件的内周面上,设置供灌封部件的一部分进入的槽,并且,在作为与该槽不连续的部位的模块壳体的内周面两端部设置一级的台阶部,使用该台阶部在灌封部件与模块壳体内周面之间夹设作为密封件的封固部件,从而该封固部件将模块壳体的两端开口部与设于模块壳体两端的盖部件的间隙也同时密封(专利文献1)。
该中空丝膜模块由于能够可靠地阻止模块壳体与灌封部件的分离,因此起到例如即使受到热量的影响、也能够将灌封部件与模块壳体内周面之间液密地维持这一效果。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封固部件,将模块壳体的两端开口部与设于模块壳体两端的盖部件的间隙同时密封,因此不再需要迄今为止所需的、收纳模块的外壳,也起到减轻模块整体的重量、制作费用也低廉、且能够小型化这样的效果。
然而,该中空丝膜模块在模块壳体的被施加灌封部件的内周面上需要用于防止灌封部件脱落的底切、即供灌封部件的一部分进入的槽,在利用树脂成形而制作出的外壳中,进行成型后的切削加工,也会花费切削后加工的成本。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5424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空丝膜模块,该中空丝膜模块通过使用在不对树脂成形品等进行切削加工等的情况下获得的模块壳体,而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以及成本的降低,并且即使有温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能够液密地维持灌封部件与模块壳体内周面之间。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利用如下中空丝膜模块实现:模块壳体由收纳中空丝膜的模块壳体主体、封堵模块壳体主体的两端开口部而形成流路的盖部件、以及封堵模块壳体主体的两侧面的开口部而形成流路的盖部件构成,在收纳中空丝膜的模块壳体两端部,中空丝膜与模块壳体的间隙利用灌封剂封固,从而中空丝膜与模块壳体一体化,并且密封件分别夹设在灌封部件与模块壳体内周面两端部之间,从而密封件同时也密封模块壳体主体的两端开口部和与之对应的各盖部件的间隙,其中,由第一台阶部以及第二台阶部构成的连续的两级台阶部设置在模块壳体主体的被施加灌封剂的内周面两端部,灌封剂配置在第一台阶部,密封件配置在与该灌封剂的一部分邻接的第二台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OK株式会社,未经NO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90001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