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室型空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90000314.4 | 申请日: | 2016-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5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直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4F11/89 | 分类号: | F24F11/8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室型 空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具有:多台室内机,上述多台室内机具备室内热交换器;室外机,上述室外机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和向室外热交换器送风的风扇,室外热交换器经由双系统的制冷剂管而与多台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连接;以及控制部,在多台室内机中的一部分的室内机使用双系统中的一个系统的制冷剂管进行制热运转、其余的室内机使用双系统中的另一个系统的制冷剂管进行制冷运转的制冷制热同时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将风扇的转速设定为比多台室内机全部进行制冷运转或者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转速低的转速即辅助转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多台室内机以及1台室外机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多室型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用于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多室型空调装置中,存在具有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多室型空调装置中,与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对应地重叠配置有两个室外单元,与两个室外单元的配置相应地,两个室外热交换器也重叠配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若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的一方进行制冷运转、另一方进行制热运转,则制热运转侧的室外热交换器吸收制冷运转侧的室外热交换器的排热,从而能够在制热运转侧利用制冷运转侧的排热。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虽然具有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但针对每个单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都设置有一个室外热交换器。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4中公开了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共用一个室外热交换器的装置的一个例子。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多室型空调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虽然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共用一个室外热交换器,但为了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冷却而设置有两台风扇。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的两方的制冷循环系统都运转的情况下,使两台风扇各自的风量为1台风扇的最大风量的1/2,在双系统中的仅一方的制冷循环系统运转的情况下,使两台风扇各自的风量为1/4。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空调机形成为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分别具有压缩机的结构。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的一方的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热运转时,为了防止因室外热交换器被冷却而产生结霜结冰的情况,使另一方的制冷循环系统的压缩机动作而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加热。
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空调机形成为双系统的冷却单元共用室外热交换器和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冷却的风扇的结构。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双系统的冷却单元中的一方的冷却单元进行制热运转、另一方的冷却单元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若风扇停止,则在制冷运转侧的制冷剂管的制冷剂与制热运转侧的制冷剂管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由此能够减轻制冷运转侧的压缩机的负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67519号公报(图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57411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5-19837号公报(图2)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5-79359号公报(图1)
在像共用一个室外热交换器的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的一方进行制热运转、另一方进行制冷运转那样,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转模式不同的情况下,从电力效率的方面考虑,重要之处在于对向室外热交换器送风的风扇的旋转进行控制。
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公开了在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的一方进行制冷运转、另一方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能够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利用排热,但并不是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共用一个室外热交换器的结构,没有详细地记载室外机的风扇的控制。
专利文献2以及3所公开的装置虽然是双系统的制冷循环系统共用一个室外热交换器的结构,但在这些专利文献中没有详细地记载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同时进行的情况下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90000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