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92103.2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3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今泉幸三;清野智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火热解决方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1/14 | 分类号: | B65G21/14;B65G4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霍玉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支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减少分支装置中输送带的蜿蜒行进且维持分支时的输送物的姿态等的、能够实现良好的分支输送状态的分支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分支装置具备:一对端部带轮,它们能够以共用的轴线为中心且沿彼此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环形的输送带,其架设于所述端部带轮间;以及一对中间自由辊,它们配置于端部带轮间,且将输送带折返为使输送带的行进方向相对于端部带轮各自的旋转轴线成为直角,中间自由辊的轴线与、作为一对端部带轮的转动中心的共用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使得输送带的延伸角度与输送带的卷绕角度大致相等。并且,环形的输送带的侧表面的摩擦系数等于或者大于内侧表面的摩擦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物品从主输送线向两个方向以上进行分支的分支装置,特别是涉及能够主要沿水平方向进行分支的分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公知的水平方向的分支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如图7(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图1)以及图8(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分支装置的技术思想,该分支装置具有:环形输送带,其形成将输送物区分开的输送传送带部;驱动带轮,其驱动卷绕起来的环形输送带;两个折返构件,其以输送传送带部位于上表面的方式而在输送物的输送方向上的输送传送带部的上游侧使卷绕于驱动带轮的环形输送带折返;尾部带轮,其被经两个折返构件折返后的环形输送带卷绕;主支承框,其供驱动带轮可旋转地进行安装;副支承框,其供尾部带轮可旋转地进行安装;以及切换机构,其使主支承框和副支承框沿相反方向转动规定量,并对输送传送带部中的输送物的输送方向进行切换。
根据该分支装置,能够实现高速且可靠的分支装置,但是无法针对环形输送带的蜿蜒行进而抑制其发生,因此需要在环形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遍及整个长度地设置壁厚缘部、或设置追加的滚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6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蜿蜒行进防止机构具有在装置复杂、构件费高昂的基础上其效果有限等问题。
另外,分支时的切换机构的动作速度越快,则切换中的输送物越会受到来自切换机构的转动中心的离心力的作用,输送物越会在输送带上滑动,从而发生斜移等装载姿态变差、分支时机的偏差,进一步地还有因此而引起分支错误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减少分支装置中的输送带的蜿蜒行进且维持分支时的输送物的姿态等的、能够实现良好的分支输送状态的分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装置具备:一对端部带轮,它们能够以共用的轴线为中心且沿彼此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环形的输送带,其架设于所述端部带轮间;以及一对中间自由辊,它们配置于端部带轮间,且将输送带折返以使输送带的行进方向相对于端部带轮各自的旋转轴线成为直角,中间自由辊的轴线与、作为一对端部带轮的转动中心的共用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使得输送带的延伸角度与输送带的卷绕角度大致相等。
具体而言,其特征在于,在将加上输送带厚度的一半而得的中间辊的半径设为R、且将圆周率设为π的情况下,所述距离大致为πR/2。
这样一来,由于输送带的延伸角和卷绕角一致,因此能够使输送带的行进稳定,并减少蜿蜒行进、位置偏移的发生。
此外,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也公开了在中间自由辊的轴线与转动中心之间具有距离的附图(图3等),但是其并未构成有助于蜿蜒行进防止等行进状态改善的意义、逻辑,技术思想与本发明不同。
另外,在上述构成所涉及的分支装置的基础上,还可以是,其特征在于,中间自由辊为具有摩擦减少机构的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火热解决方案公司,未经东洋火热解决方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92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