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音增强装置、声音增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91248.0 | 申请日: | 2016-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古田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R3/04 | 分类号: | H04R3/04;G10L21/0316;H04R25/00;H04S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欧阳柳青;崔成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声音 增强 装置 方法 计算机 读取 记录 介质 | ||
声音增强装置具有:第1滤波器(21),其从输入信号中提取包含声音的基本频率(F0)的成分,作为第1滤波器信号进行输出;第2滤波器(22),其从输入信号中提取包含声音的第1共振峰(F1)的成分,作为第2滤波器信号进行输出;第3滤波器(23),其从输入信号中提取包含声音的第2共振峰(F2)的成分,作为第3滤波器信号进行输出;第1混合部(31),其混合第1滤波器信号和第2滤波器信号而输出第1混合信号;第2混合部(32),其混合第1滤波器信号和第3滤波器信号而输出第2混合信号;第1延迟控制部(41),其使第1混合信号延迟第1延迟量(D1)而生成第1声音信号;以及第2延迟控制部(42),其使第2混合信号延迟第2延迟量(D2)而生成第2声音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输入信号生成一只耳用的第1声音信号和另一只耳用的第2声音信号的声音增强装置、声音增强方法和声音处理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进行了汽车的驾驶辅助用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研究。作为ADAS的重要功能,例如,存在提供高龄驾驶者也容易清楚听取的引导声音的功能、以及在高噪音下也提供舒适的免提通话的功能。此外,在电视接收机的领域中,还进行了用于改善老年人视听电视时从电视播放的广播声音的听取容易度的研究。
另外,在听觉心理中,公知有通常能够清楚听到的声音被其他声音掩蔽(妨碍)而不容易听取的所谓听觉掩蔽这样的现象。作为听觉掩蔽,存在某个频率成分的声音被具有附近频率的其他频率成分的较大声音掩蔽而不容易听取的频率掩蔽、以及后续声音被先行声音掩蔽而不容易听取的时间掩蔽。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受到听觉掩蔽的影响,存在听取元音和后续声音的能力下降的倾向。
作为其对策,提出了听觉的频率分辨能力和时间分辨能力下降的人用的助听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1)。在这些助听方法中,使用如下的双耳分离助听这样的助听方法:为了减少听觉掩蔽(同时掩蔽)的影响,在频率轴上对输入信号进行分割,利用不同的信号特性分别对左耳和右耳提示通过分割而生成的2个信号,由此,在用户(听者)的大脑内感知一个声音。
报告了如下内容:通过双耳分离助听,对于用户来说,声音的清晰度提高。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分别对不同的耳提示进行掩蔽的频带的声学信号(或时域的声学信号)和被掩蔽的频带的声学信号(或时域的声学信号),用户容易感知被掩蔽的声音。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D.S.Chaudhari and P.C.Pandey,“Dichotic Presentation ofSpeech Signal Using Critical Filter Bank for Bilateral Sensorineural HearingImpairment”,Proc.16th ICA,Seattle Washington USA,June 1998,vol.1,pp.213-214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351281号公报(第8~12页、图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助听方法中,存在如下课题:没有向双耳提示声音的基本频率的成分即基音频率成分,因此,当轻度听力障碍者或听觉健康的人使用应用该方法的助听器时,由于在一只耳侧偏置听到声音或者双重听到声音等、左耳与右耳之间的听觉平衡的瓦解,不容易听取声音。
此外,上述现有的助听方法应用于面向听觉障碍者的耳机佩戴型助听器,没有考虑应用于耳机佩戴型助听器以外的装置。即,上述现有的助听方法没有考虑扩音声音系统中的应用,例如,在使用双声道的立体声扬声器收听扩音声音的系统中,左右扬声器放出的声音分别到达左右耳的时间稍微不同,有时双耳分离助听的效果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91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