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质量分析装置以及离子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90255.9 | 申请日: | 201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2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西口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10 | 分类号: | H01J4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杨楷;毛立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 分析 装置 以及 离子 检测 | ||
平板状的聚焦电极(8)配置为将离子导入至后段的真空室的加热毛细管(9)的入口端(9a)插通开口部(8a),平板状的反射电极(7)配置在隔着从离子化探针(5)喷出的喷雾流而与聚焦电极(8)对置的位置。此外,接地的辅助电极(6)配置在离子化探针(5)与反射电极(7)及聚焦电极(8)之间。加热毛细管(9)接地,在正离子测量时,对反射电极(7)以及聚焦电极(8)施加V1V20的电压V1以及V2。在反射电极(7)与聚焦电极(8)之间的空间形成使随着喷雾流行进的源自试样成分反射以及偏向的反射电场,在入口端(9a)附近形成将离子聚焦至该入口端(9a)的聚焦电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量分析装置以及离子检测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在大致大气压气氛中喷雾液体试样并使该试样中的成分离子化的离子源的质量分析装置以及离子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质量分析装置作为液相色谱仪(LC)的检测器的液相色谱质量分析装置(LC-MS)中,为了使液体试样中的化合物离子化,使用了电子喷射离子化法(ESI)、大气压化学离子化法(APCI)、大气压光电离法(APPI)等大气压离子化法的离子源。在使用这样的大气压离子源的质量分析装置中,需要将在大致大气压气氛下的离子化室内产生的离子导入至维持为真空气氛的真空室,为了提高分析灵敏度,增加在离子化室内产生的离子量以及提高离子从离子化室向真空室导入的导入效率这两点特别重要。
已知以在作为典型的大气压离子源的ESI离子源中以增加离子产生量为目的、通过对从离子化探针喷雾的带电液滴吹送加热气体来促进带电液滴的脱溶剂化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采用以下构成:以与从离子化探针喷雾的带电液滴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式吹送加热气体。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中,还采用了以下构成:与来自离子化探针的带电液滴的喷雾流同轴圆筒状地喷出加热气体,即带电液滴的行进方向与加热气体的流动方向为相同方向。已证实在这些构成的任一种中,均对增加离子产生量有效。目前,在几乎所有搭载有市售的大气压离子源的质量分析装置中,均采用以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任一种为基础的使用了加热气体的脱溶剂技术。
通常,在大气压离子源中,为了防止从离子化探针喷雾的试样液滴中尺寸大的液滴被导入真空室,以来自离子化探针的液滴的喷雾方向与向真空室导入离子的离子导入方向正交或斜交的方式,决定离子化探针和离子导入部(例如离子导入管或采样锥等)的配置。并且,从试样液滴产生的离子主要随着由离子导入部的两端的压差产生的从离子化室内流入离子导入部的气流而被吸入至离子导入部,并向真空室输送。
通常,用于促进上述脱溶剂的加热气体的喷出方向因压差而与向离子导入部流入的气流的方向不一致。因此,这样的加热气体的流动不具有使向离子导入部流入的气流增加的作用。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构成中,加热气体的流动能够成为在离子导入口附近与离子导入方向正交的气流、即其方向为妨碍离子导入的气流。因此,虽然加热气体对于离子产生量的增加是有效的,但从提高离子从离子化室向真空室导入的导入效率的观点出发,并不能说它是绝对有效的。
作为提高离子导入效率的一个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调整施加于离子导入口的电压而在其附近形成适当的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将存在于离子导入口附近的离子向离子导入口的方向引诱并收集。然而,难以形成强大到与在与离子导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流动的加热气体的强大的流动相反并能够充分收集离子的电场。因此,在这样的方法中,难以大幅提高从离子化室向真空室导入离子的导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902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继电器
- 下一篇:激光照射装置及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