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9399.2 | 申请日: | 201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0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佐野幸一;东昌史;榊原睦海;上西朗弘;林宏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06;C22C38/5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 ||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钢板含有规定的化学成分,1/4t部的金属组织包含4~70体积%的残留奥氏体,在上述1/4t部处,[Mn]γ/[Mn]ave1.5,在上述1/4t部处,fγs/fγ≤0.30,[C]×[Mn]≥0.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成形性即优异的均匀伸长率、优异的焊接性和高强度的钢板。
背景技术
为了达成汽车的车身及部件等的轻量化和安全性这两者,它们的原材料即钢板的高强度化一直在发展。一般而言,如果将钢板高强度化,则均匀伸长率及扩孔性等下降,钢板的成形性受损。因此,为了将高强度钢板作为汽车用的构件使用,需要提高相反的特性即强度和成形性这两者。
为了提高均匀伸长率,迄今为止提出了利用了残留奥氏体(残留γ)的相变致塑性(相变诱导塑性)的所谓的TRIP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
残留奥氏体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通过使C及Mn等浓集在奥氏体中,从而使得奥氏体即使在室温下也不会相变为其他组织。作为使奥氏体稳定化的技术,提出了下述方法:使钢板中含有Si及Al等碳化物析出抑制元素,在钢板的制造阶段在钢板中所产生的贝氏体相变的期间使C浓集在奥氏体中。
就该技术而言,如果钢板中含有的C含量多,则奥氏体进一步稳定化,能够增加残留奥氏体量,其结果是,能够制造强度和均匀伸长率这两者优异的钢板。但是,在钢板被用于结构构件中的情况下,大多会对钢板进行焊接,但由于如果钢板中的C含量多则焊接性变差,因此作为结构构件使用受到限制。因此,期望以更少的C含量使均匀伸长率和强度这两者上升。
另外,为了提高该TRIP钢板的扩孔性,提出了以贝氏体作为主要组织的钢(例如专利文献3)。但是,在以延展性低的贝氏体作为主要组织的情况下,钢板的延展性变低,难以制作复杂形状的汽车用构件。
另一方面,作为残留奥氏体量比上述TRIP钢多、延展性超过上述TRIP钢的钢板,提出了添加了超过3.0%的Mn的钢(例如非专利文献1)。然而,就本钢种而言,想要应用于汽车用的构件的例子少,对于扩孔性的提高没有被充分研究。包含超过3.0%的Mn、且改善了扩孔性等的钢板尚未被开发。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钢板,其是通过在冷轧前实施退火从而改善了机械特性。但是,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钢板是r值优异的DP钢,并不是强度及延展性优异的钢板。特别是,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在热轧后的卷取处理时使渗碳体析出在钢板的铁素体-珠光体及铁素体中,在冷轧前使渗碳体粗大化并且球状化。具有这样的组织的钢板无法兼具汽车用钢板所要求的抗拉强度、延展性及扩孔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217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594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3058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专利第5082451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古川敬、松村理、热处理、日本、日本热处理协会、平成9年、第37号卷、第4号、p.204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具有优异的均匀伸长率及扩孔性、高强度以及良好的焊接性的钢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9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iTa系合金、靶材及磁记录介质
- 下一篇: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