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可变机械润滑油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89210.X | 申请日: | 2016-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0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C.库内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皮尔伯格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C21/10 | 分类号: | F01C21/10;F04C2/344;F04C14/22;F04C14/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钘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可变 机械 润滑 油泵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可变机械润滑油泵(20),用于为内燃机(12)提供加压润滑油,包括泵转子(26),具有在可移位控制环(27)中旋转的多个可滑动叶片(28),其可在最大偏心距位置和最小偏心距位置之间移位;控制环加载弹簧(34),用于将控制环(27)推入到最大偏心距位置;液压先导腔(31),用于将控制环(27)推入到最小偏心距位置,所述液压先导腔(31)被充有泵出口压力(PO)或发动机(12)的油道压力(PG);以及不对称的液压出口腔(36),围绕控制环(27)的外周边(29)的一部分,直接充有泵出口压力(PO)且被直接连接到用于加压流体的泵出口(90),其中控制环周边(29)在液压出口腔(36)中的有效抗弹簧液压表面(291)大于反作用促弹簧液压表面(292)。本发明避免了紧接着启动发动机之后在泵浦腔内过高的过压力,其可能会损坏转子叶片和诸如过滤器或冷却器这样的发动机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可变机械润滑油泵(automotive variablemechanicallubricant pump),用于为内燃机提供加压润滑油。
背景技术
自动可变机械润滑油泵由内燃机机械地驱动。机械润滑油泵被设计为正排量泵,且设置有泵转子,该泵转子具有多个可滑动叶片,其在可移位控制环中旋转,该控制环可在最大偏心距位置和最小偏心距位置之间滑动。转子叶片将泵浦腔室分为多个泵浦舱。舱冲程由控制环相对于泵转子的偏心的增加或降低来改变。由于舱行程是可变的,泵出口压力可以被控制并独立于润滑油泵的旋转速度而或多或少保持恒定。
实践中,有利的是控制在发动机处的所谓润滑油廊道压力,因为润滑油油道压力为对于发动机的充分润滑决定性的参数。
在相对简单和成本有效的结构中,机械润滑油泵设置有一个控制环预加载弹簧,用于将控制环推入到最大偏心距位置,其中舱冲程最大且设置有单个反作用液压先导腔,用于将控制环推入到最小偏心距位置。先导控制腔被直接充有泵出口压力或油道压力。先导腔中的液压可以由独立的液压控制阀来控制,其调节液压控制腔压力。独立的液压控制阀可以根据发动机油道压力而被调节以保持油道压力恒定。
通常实践中,在远离泵出口的位置获取实际压力值并不是显著的问题。但是当发动机在停止之后启动时,发动机和泵液压系统是空的,且仅相继地填入加压润滑油。结果,在启动过程的起点处,检测到的油道压力很低,从而控制环位于最大偏心距位置,直到润滑油已经抵达发动机油道且直到独立的液压控制阀被填有实际润滑油油道压力。结果,只要润滑油还没有抵达油道压力拾取处,机械润滑油泵就以最大偏心运行。只要液压压力控制回路没有被填满且没有正确工作,且如果润滑油是冷的和/或泵转子的旋转速度相对较高,液压过压力会在泵舱室中发生,其可能损坏或破坏转子叶片和发动机部件,例如过滤器或冷却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可变机械润滑油泵,其具有相对简单的控制回路且具有用于在发动机启动过程中避免过压力的器件。
该目的利用本文所述的自动可变机械润滑油泵解决。
润滑油泵设置有泵转子,该泵转子具有多个可滑动叶片,其在可移位控制环中旋转,该控制环可在最大偏心距位置和最小偏心距位置之间滑动。控制环包围泵浦腔,在泵浦腔处泵浦动作发生。泵浦腔被可滑动叶片分为多个泵浦舱。
控制环可以被提供为可线性移位或替代地可枢转。术语“偏心距”指在泵转子的旋转轴线和控制环的内周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控制环的内周边可以为精确圆形或可以为非圆形形式。然而,控制环的中心是几何中心。在低控制环偏心距下,舱行程低,在高控制环偏心距下,舱行程高。
润滑剂泵设置有控制环预加载弹簧,用于将控制环推入到最大偏心距位置,且设置有液压先导腔,用于抵抗预加载弹簧的力将控制环推入到最小偏心距位置液压先导腔被直接充有泵出口压力或油道压力,且先导腔中的液压压力通过液压控制回流来调整和调节,所述液压控制回路经由实际压力入口充有远处的发动机油道压力。换句话说,在控制腔中的实际压力制造临时地受控制回路根据远处的油道压力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皮尔伯格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皮尔伯格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92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