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割绒织物构成的密封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87775.4 | 申请日: | 2016-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8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庄司进;福井和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和技术株式会社;庄司进 |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D03D27/00;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熊传芳;苏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割绒 织物 构成 密封材料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绒头织物构成的密封材料,减轻因与用于利用调色剂等粉体的装置的旋转体或直状体接触产生的摩擦热并防止微粒的粉体从这些装置漏出。一种由条纹的割绒织物(3c)构成的密封材料(1),防止粉体(8)从旋转体或直状体(7b)泄漏,由条纹的割绒织物(3c)构成的密封材料(1)的特征在于,构成密封材料(1)的绒头织物(3b)是从由多个单纤(9)构成的绒头纱(6)编织而成的条纹的纹理组织(3a),纹理组织(3a)是绒头(4)具有预定长度的割绒(4)的割绒织物(3c),割绒织物(3c)是如下的密封部件(2):具有因由条纹的纹理组织(3e)构成的割绒(4)的厚度差而产生的阶梯(7e),且具有预定长度的割绒(4)的长度比支撑绒头(4)的绒头支撑纱(5)的间距的间隔长的割绒长度(4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避免调色剂等粉体从利用粉体的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照片图像形成装置的由旋转体或直状体构成的粉体载持体的端部或其轴等向外部泄漏而使用的密封材料。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密封材料,存在由发泡体构成的密封材料、由无纺布构成的密封材料、由植毛体构成的密封材料、由绒头织物或其他织物构成的密封材料、由编织物构成的密封材料或者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等。例如,这些密封材料多用作旋转体即粉体载持体的表面进行一部分露出的粉体载持体的端部密封材料。
在这样的密封材料中,例如,提出了作为织地用纱的经纱及纬纱成为双重地形成的由绒头织物构成的密封材料,来作为防止电子照片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调色剂即粉体泄漏的由绒头织物构成的旋转体即粉体载持体的端部密封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提出了限制编织物的脱毛及伸缩性、而且限制调色剂即粉体的流动来防止粉体向外部漏出的由具有绒头的编织物即绒头编织物构成的粉体密封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提出了如下的密封部件:是以由少的纱量构成的部件能够发挥高密封功能的节能结构,由不需要将绒头高度对齐的剪切工序、使绒头倾斜的斜毛工序的少的工序数构成,在使用中也不会产生羽毛,因此没有脱毛的担心,能够稳定地使用且耐磨损性也优异,而且也没有剥落的担心,是极高品质的密封部件,且由不具有绒头的条纹花样即条纹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然而,近年来,为了节能化而作为调色剂的粉体的小粒径化进展而密封性的问题更加明显化,而且装置的高速化进展的结果是,对于这些粉体的高密封性的问题、和与密封材料抵接的例如旋转体即辊或粉体载持体摩擦的摩擦热的问题等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电子照片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的密封材料中,由于近年来的高画质化和调色剂消耗量的降低,除了调色剂的小粒径化之外,伴随着装置的高速化而调色剂的低熔点化进展,由于因低熔点化的调色剂与密封材料接触产生的摩擦热而调色剂软化的现象以及与之相伴的问题明显化。因此,作为在先技术而提出了由绒头织物构成的密封材料、即构成绒头的绒头纱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具有散热功能的材料而形成的密封材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然而,该密封材料是作为应对调色剂的小粒径化及高速化的材料而言还无法说是充分的密封材料。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3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284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636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374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申请的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由新结构的绒头织物构成的密封材料,减少因与用于利用调色剂等粉体的装置中的旋转体即辊或旋转体的轴、或者直状体接触产生的摩擦热,防止作为微粒的粉体从这些装置的旋转体即辊或旋转体的轴、或者直状体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和技术株式会社;庄司进,未经三和技术株式会社;庄司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77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