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的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网络实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6867.0 | 申请日: | 2016-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4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2 | 分类号: | H04W48/12;H04W7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张颖玲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接入 设备 终端设备 网络 实体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网络实体。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携带该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的调度信息,该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任一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且在该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覆盖的范围内该终端设备能够进行无切换的移动;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能够在不恢复高层信令连接的状态下接收到下行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效率,减少了终端设备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网络实体。
背景技术
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有两种基本运行模式,一种是空闲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待机状态;另一种是连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UE和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之间有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连接。
在运行模式为空闲模式时,UE需要接收或者发送数据,则转移到建立高层信令连接的连接模式,才能传输数据,造成了系统效率较低,以及终端设备的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能够提高系统效率,以及减少终端设备的功耗。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携带该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的调度信息,该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任一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且在该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覆盖的范围内该终端设备能够进行无切换的移动;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
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每个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该终端设备下行数据的调度信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该接入网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且在该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覆盖的范围内该终端设备能够进行无切换的移动,且第一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使得终端设备避免恢复高层信令连接的状态下接收到下行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效率,减少了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网络实体发送的该下行数据。
接入网设备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集合可以通过一个逻辑实体(表示为网络实体)来管理。例如,网络实体可以知道该接入网设备集合有几个接入网设备;以及对终端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保存等;以及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用户承载的连接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实体为核心网设备。
若网络实体为核心网设备当有下行数据需要发送时,网络侧(例如,服务器)可以将下行数据直接发送到核心网设备,由核心网设备转发到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每个接入网设备。若该核心网设备与该接入网设备不存在直接的连接,核心网可以先建立与该接入网设备的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实体为该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
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集合中除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所有接入网设备,从而接入网设备集合中的接入网设备能够同时进行下行数据发送。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向自己覆盖的网络发送下行数据,如果没有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例如,没有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则第二接入网设备再将下行数据发送到其他的接入网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6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