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用脚踏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5933.2 | 申请日: | 2016-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3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裕一;坂根泰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25/04 | 分类号: | B62J25/04;B62K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脚踏板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脚踏板结构,该鞍乘型车辆的脚踏板结构能够在实现脚踏板的成本削减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和确保刚性。该鞍乘型车辆的脚踏板结构具有:脚踏板(72),其具有:向一侧敞开的截面为凹状的上半体(77U)和与上半体(77U)接合的向另一侧敞开的截面为凹状的下半体(77D);以及搁脚部件(78),其安装于脚踏板(72)的长度方向两侧的端部,沿脚踏板(72)的长度方向在上半体(77U)与下半体(77D)之间形成有中空部(12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用脚踏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鞍乘型车辆用脚踏板结构,公知有通过对管进行弯曲加工,将与管分体的部件的安装部焊接到管上,从而构成脚踏板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76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减轻零部件和降低零部件的价格是一直以来持续的技术课题。关于轻量化,为了减薄管的壁厚并且确保刚性,可以考虑使管的直径变大。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如果在全长范围内增大直径的话,会占用大的空间,并且难以确保离地高度。此外,为了确保刚性,虽然也可以考虑使管的截面变形为异形而不是圆形,或者局部挤压使其缩管,但是,加工成本会大幅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脚踏板的成本削减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和确保刚性的鞍乘型车辆的脚踏板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第一特征)的特征在于,具有:脚踏板(72),其具有向一侧敞开的截面为凹状的第一半体(77U)和与所述第一半体(77U)接合且向另一侧敞开的截面为凹状的第二半体(77D);以及搁脚部件(78),其安装于所述脚踏板(72)的长度方向两侧的端部,沿长度方向在所述第一半体(77U)与第二半体(77D)之间形成有中空部(125)。
第二特征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所述第二半体(77D)的板厚比所述第一半体(77U)的板厚大。
第三特征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所述第二半体(77D)位于所述第一半体(77U)的下方,所述第一半体(77U)与所述第二半体(77D)接合而成的接合凸缘(82M、82N)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接合凸缘(82M、82N)的安装于车辆的安装面(86u、86v)朝向上方。
第四特征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在所述第一半体(77U)的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半体(77D)侧弯曲的弯曲部(86f、86g),并且,设置有将所述弯曲部(86f、86g)与所述第二半体(77D)的端部焊接起来而形成的焊接部(122、123)。
第五特征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所述中空部(125)的截面积(S)在长度方向上是变化的。
第六特征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所述第一半体(77U)和所述第二半体(77D)分别通过将左右分体接合而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能够低价地制造脚踏板。此外,通过形成中空部,能够实现脚踏板的轻量化及确保刚性。
根据第二特征,由于第二半体的板厚比第一半体的板厚大,因此,只要变更第二半体的板厚就能够提高脚踏板的整体刚性。即,即使不变更第一半体的板厚也能够提高刚性。
根据第三特征,由于接合凸缘沿前后方向延伸,安装于车辆的安装面朝向上方,因此,当在车体的下表面安装脚踏板时,接合凸缘不易成为障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59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鞍乘式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 下一篇:具有进行角运动的脚踏台的自平衡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