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增益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83617.1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1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堤恒次;藤原孝信;加藤淳;稻边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G3/10 | 分类号: | H03G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龚晓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 增益 放大器 | ||
可变增益放大器(1)具备:信号传递电路(10、20),其包含并联连接于信号输入部(2P、2N)与信号输出部(3P、3N)之间的多个放大用晶体管部(111~11N、211~21N);负载电路(40),其连接于电源电压(VDD)的供给线与信号传递电路(10、20)的输出侧端部之间;信号短接电路(30),其包含连接于电源电压(VDD)的供给线与信号传递电路(10、20)的输入侧端部之间的短接用晶体管部(31);恒流源电路(42);以及晶体管控制电路(46)。晶体管控制电路(46)从放大用晶体管部(111~11N、211~21N)和短接用晶体管部(31)中选择应处于导通状态的规定数量的晶体管部,并提供使被选择的相应的晶体管部处于导通状态的控制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节高频信号等信号的振幅的可变增益放大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通信装置中,可变增益放大器被用于调节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振幅。此外,可变增益放大器还被用于调节信号相位的相移电路。例如,在矢量合成型相移电路中,使用可变增益放大器调节相位彼此偏移90度的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各自的振幅,通过将作为其结果得到的两个信号相加,生成输出信号。通过控制针对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各自的增益,能够进行输出信号的相位控制。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9297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图7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现有的可变增益放大器100的概要结构图。该可变增益放大器100具有通过数字控制实现的电流导引(Current-steering)结构。如图7所示,可变增益放大器100具备:双极晶体管Q1,其对从信号输入端子101经由电容器C1输入的信号进行电压-电流转换;基极电流供给电路121,其向该双极晶体管Q1供给基极电流;信号传递电路111,其具有多个晶体管P1~PM;信号短接电路110,其具有多个晶体管A1~AM;以及栅极电位控制电路122,其选择性地使这些晶体管P1~PM,A1~AM处于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信号传递电路111连接于双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端子与信号输出端子102之间,信号短接电路110连接于该集电极端子与电源电压VDD的供给线之间。此外,负载电阻113连接于信号传递电路111与电源电压VDD的供给线之间。此外,接地电位VSS被施加到双极晶体管Q1的发射极。
从双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端子输出的电流信号被输入到信号传递电路111和信号短接电路110。栅极电位控制电路122可以通过控制晶体管P1~PM,A1~AM各自的栅极电位,来控制在晶体管P1~PM,A1~AM中处于导通状态的晶体管的总数(栅极宽度W与栅极长度L之比W/L的总和)。现在,当设信号传递电路111中的导通状态的晶体管数为np、信号短接电路110中的导通状态的晶体管数为na时,可以利用下式确定电流增益Di。
Di=np/(np+na)=1/(1+na/np)
栅极电位控制电路122通过将该式子的中间部分的分母np+na的值控制为恒定,而使得从双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端子观察信号传递电路111和信号短接电路110时的阻抗恒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9297号公报(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36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