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固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75223.1 | 申请日: | 2016-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1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J·吉尔伯特;托德·L·纳尔逊;尼拉坎丹·钱德拉塞卡兰;史蒂文·J·佩龙;蒂莫西·P·帕里索;马克·A·佩尔蒂埃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4B18/00 | 分类号: | A44B18/00;B29C65/02;B29C65/00;B29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龙涛峰 |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紧固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制品包括热塑性层,该热塑性层具有相反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以及承载凸形紧固元件的第一表面。该热塑性层塑性变形并且具有延迟轮廓,该延迟轮廓具有沿着从第一边缘到距第一边缘500微米的位置的线的平均延迟,并且距第一边缘的观察到平均延迟的75%的距离是至少10微米。在一些情况下,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是至多50毫米。在一些情况下,该制品是紧固突片。该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相反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的热塑性膜以及拉伸热塑性膜以形成塑性变形的热塑性层,该相反的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是至多50毫米。该热塑性膜的第一表面承载凸形紧固元件。
本申请要求2015年12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270,407和62/270,381的优先权,所述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具有一个或多个结构化表面的制品可用于多种应用(例如,磨盘、汽车零件组装和一次性吸收制品)中。制品可以表现出例如增加的表面积、机械紧固结构或光学特性的膜的形式提供。
机械紧固件也称为钩环紧固件,通常包括多个密集间隔开的直立突起,该突起具有可用作钩构件的环接合头部,并且环构件通常包括多个织造、非织造或针织套环。在许多应用中,机械紧固件可用于提供可释放附接。例如,机械紧固件广泛用于可穿戴一次性吸收制品中,以围绕人的身体紧固此类制品。在典型的构型中,例如,附接到尿布或失禁衣服的后腰部的紧固突片上的钩条带或贴片可紧固到前腰区上的环材料着陆区,或者钩条带或贴片可紧固到尿布或失禁衣服的前腰区中的底片(例如,非织造底片)。机械紧固件也可用于一次性制品,诸如卫生巾。卫生巾通常包括旨在与穿着者的内衣相邻放置的底片。底片可包括钩紧固件元件以将卫生巾牢固地附接到内衣,该内衣与钩紧固件元件机械接合。
美国专利6,582,642(Buzzell等人)和7,897,078(Petersen等人)公开了由具有直立凸形紧固元件的经拉伸的热塑性层形成的层压物。结构化表面可结合到织物以提供与结构化表面自身相比较具有更高强度、柔软性和/或功能的层压物。机械紧固件据报道可使用粘合剂、挤出层压、热粘结、超声焊接和缝合结合到第二材料。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包括热塑性层的制品和方法,该热塑性层具有与首先被切割为适用于特定应用(例如,适用于紧固突片)的大小并且随后被拉伸相关联的特征。本公开解决方法提供针对拉伸宽热塑性幅材然后任选地使其层压并将其切割为适用于特定应用的大小的缺点的解决方案。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包括热塑性层的制品,该热塑性层具有相反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以及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热塑性层的该第一表面承载多个凸形紧固元件。该热塑性层塑性变形并且具有延迟轮廓,该延迟轮廓具有沿着从第一边缘到距第一边缘500微米的位置的线的平均延迟,并且距该第一边缘的观察到该平均延迟的75%的距离是至少10微米。该第一侧边缘和该第二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是至多50毫米。经常,该热塑性层具有沿着从第二边缘到距第二边缘500微米的位置的线的平均延迟,并且距该第二边缘的观察到该平均延迟的75%的距离是至少10微米。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基底和结合到该基底的热塑性层的制品。该热塑性层具有相反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以及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热塑性层的该第一表面承载多个凸形紧固元件。该热塑性层塑性变形并且具有延迟轮廓,该延迟轮廓具有沿着从第一边缘到距第一边缘500微米的位置的线的平均延迟,并且距该第一边缘的观察到该平均延迟的75%的距离是至少10微米。该制品是紧固突片。经常,该热塑性层具有沿着从第二边缘到距第二边缘500微米的位置的线的平均延迟,并且距该第二边缘的观察到该平均延迟的75%的距离是至少10微米。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种制品的吸收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5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