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轮胎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74094.4 | 申请日: | 2016-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0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乌尔里希·贝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13/00 | 分类号: | B60C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张凯;周林蓉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轮胎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轮胎,该车辆轮胎具有由直线地延伸的多个隆起部(4)构成的装饰性侧壁阴影,这些隆起部形成在构成了多个阴影单元(6)的多个阴影表面(7)上。这些阴影单元(6)是相似的、均匀的或不均匀的n角形,其中n为四至六,这些阴影单元以共用的外单元侧边(6a)直接地相互邻接,其中,在一个阴影单元(6)的这些阴影表面(7)中的这些隆起部(4)放射状地从该阴影单元(6)的中央区域(8)向这些单元侧边(6a)延伸,其中,在所有阴影表面(7)中的这些隆起部(4)的数量是相同的,并且其中,在多个阴影单元(6)的多个共用的单元侧边(6a)处由所涉及的阴影表面(7)构成的这些隆起部(4)直接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轮胎,该车辆轮胎具有由直线地延伸的多个隆起部构成的装饰性侧壁阴影,这些隆起部设计在从属于多个阴影单元的多个阴影表面上。
背景技术
侧壁阴影作为在车辆轮胎的侧壁上的设计性措施是已知的、使用广泛的、并且始终是专利申请和专利的主题。例如由DE 10 2013 108 786 A1已知一种开篇所述类型的车辆轮胎。这种车辆轮胎的侧壁阴影具有由彼此并排地、尤其彼此平行地延伸的多个隆起部,其中,这些隆起部具有从基础阴影以一样大的角度偏转的区段,这些区段至少构成了局部受限制的阴影表面。经偏转的区段通过以一样大的角度再次偏转而过渡成至少一个另外的阴影表面。以此方式可以构成多个阴影表面,这些阴影表面模拟了几何体的外表面,例如角锥面。因此,从简单设计的基础阴影起,隆起部以如下方式从其基本定向偏转,使得构成多个阴影表面,这些阴影表面获得了三维形状或三维体的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视觉上更均匀地作用的侧壁阴影,这些侧壁阴影实现了光效果和阴影效果,这些侧壁阴影特别好地适合于掩饰在轮胎侧壁上的由结构导致的不平、尤其由胎体导致的收缩(侧壁凹陷,sidewall indentations)。
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即,这些阴影单元是相似的、均匀的或不均匀的n角形,其中n为四至六,并且以共用的外单元侧边直接地相互邻接,其中,在一个阴影单元的这些阴影表面中的这些隆起部放射状地从该阴影单元的中央区域向这些单元侧边延伸,其中,在所有阴影表面中的这些隆起部的数量是相同的,并且其中,在多个阴影单元的多个共用的单元侧边处由所涉及的阴影表面构成的这些隆起部直接相碰。
根据本发明实施的阴影区域是均匀地、由n角形或其部分构成的,其中,由于在这些阴影单元中的隆起部的放射状延伸产生了特别好的光效果和阴影效果并获得了不同的反射度,由此特别好地掩饰了轮胎侧壁中的不平坦。就此而言还起到一定作用的是,在这些单独的阴影单元中的中央区域(这些隆起部在这些中央区域处汇合)看起来更暗。根据本发明设计的阴影区域总体上获得了均匀地设计的装饰。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这些单元侧边的长度为10mm至60mm。在该区域中具有单元侧边的阴影单元具有如下外观:即,该外观特别适合于掩饰轮胎侧壁中的不平坦。
然后,当每个阴影表面的隆起部的数量为十五至三十时,以及当相邻的隆起部之间的相互间距在单元侧边(这些单元侧边在外部限制这些阴影单元)处为0.5mm至2.5mm时,将观察者的注意力特别好地转向放射状地延伸的隆起部。
如果这些阴影单元是不规则的n角形,则有利的是,最长的单元侧边具有如下长度:即,该长度为最短的单元侧边的长度的最大达2.5倍。
这些单独的隆起部在阴影单元的该中央区域中汇合,使得在这个区域中不是形成隆起部,而是形成小的、平坦的平面。这有助于带来特别的视觉效果,所述效果强调了这些隆起部的放射状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这些阴影单元是不规则的五角形,这些不规则的五角形特别适合于除了放射状的外观之外还构成类似星形的且特别美观的阴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未经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4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