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隔热体、储存箱、车辆用储存箱以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73761.7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4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丁元荣;姜冥柱;尹德铉;李成燮;金素拉;金大雄;李将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D23/06 | 分类号: | F25D23/06;F25B21/02;F25D23/08;F25D19/00;F25D23/02;B60R7/04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崔炳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隔热体 热电模块 热交换 吸热设备 储存箱 热扩散 热传递性能 第二空间 第一空间 隔热性能 车辆用 块接触 | ||
本发明公开了真空隔热体,所述真空隔热体包括:热扩散块,其设置于所述第三空间;热电模块,其与所述热扩散块接触并进行热交换,所述热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空间;以及吸热设备,其与所述热电模块进行热交换,所述吸热设备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或者第二空间。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很高的隔热性能以及热传递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隔热体、储存箱、车辆用储存箱以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例如在车辆内能够以所期望的温度保管食物的真空隔热体、储存箱、车辆用储存箱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在车辆中保管简便的饮料罐或少量的食物,有时在车辆内设置储存箱。所述储存箱主要设置于肘靠等的内部空间,从而驾驶员能够方便地取用。在高级车辆中设置所述储存箱,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形象,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
在设置于所述车辆内的储存箱使用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情况下,储存箱无法达到所期望的温度,或者达到目标温度的速度过慢。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最近介绍有使用热电模块(TEM:Thermo Electric Module)的装置。
所述热电模块,是利用热电效应来进行冷却或者加热的半导体机构。所述热电效应(thermo electric effect)是指,热量与电之间的可逆且直接的能量转换。所述热电效应是,由材料内部的电荷载体(charge carrier)、即电子和空穴的移动而产生的现象。
所述热电效应可分为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和珀耳帖效应(Peltiereffect)。
所述塞贝克效应是温度差直接转换为电的现象。因此,可利用由热电材料两端的温度差所产生的电动势来应用于发电领域。所述珀耳帖效应是,当电路中电流流动时,在上部接合处(upper junction)产生热量,而在下部接合处(lower junction)吸收热量的现象。因此,利用由从外部施加的电流所形成的两端之间的温度差,来能够应用于制冷领域。另一方面,所述塞贝克效应和所述珀耳帖效应是在热力学上可逆的,这与焦耳加热(Jouleheating)不同。
介绍有一种利用上述热电效应固定安装于车辆中,或者利用车辆的点烟器插口(cigar jack)的电流来能够储存食物的设备。然而,为了实现隔热效果,这些物品使用以发泡聚氨酯为例的隔热材料。因此,使用较厚的隔热壁,但是,存在有即使采用了较厚的隔热壁也无法充分获得隔热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将隔热壁形成为真空的结构。例如,在日本公开特许JP2003202183号的“设置有热电模块的隔热箱体”中公开了,以外壳的表面积形成为设置于热电模块的传热面面积的五倍作为特征的技术。此外,公开了在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真空隔热材料的结构。在上述对比文件的第31段至第45段中,作为具有低导热率的材料例示了聚苯乙烯。
但是,根据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无法充分获得真空度。据此,存在有无法充分获得隔热效果的问题。另外,由于无法提高热电模块的性能,因此,最终与消耗的电能相比,无法获得更大的冷却效果。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电模块的热传递性能的真空隔热体、储存箱、车辆用储存箱以及车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充分的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体、储存箱、车辆用储存箱以及车辆。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稳定地维持高隔热性能的真空隔热体、储存箱、车辆用储存箱以及车辆。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存在有振动的状态下,也能够稳定地执行利用真空的储存箱的功能的真空隔热体、储存箱、车辆用储存箱以及车辆。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37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