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标记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71401.3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4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隆;滨田忠辉;紫垣修平;森田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免疫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92 | 分类号: | G01N33/9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桂霞;鲁炜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状动脉 疾病 诊断 标记 | ||
本发明涉及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使用磷脂酰肌醇(36:5)或溶血磷脂酰肌醇(20:5)作为分子标记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详细地,本发明涉及使用磷脂酰肌醇(36:5)或溶血磷脂酰肌醇(20:5)作为分子标记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
现有技术
在日本人中,心脏疾病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死亡原因(日本总务省(Ministryof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统计局(Statistics Bureau)的统计数据),并且其中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是由流入向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的血流匮乏且心肌的供血不足造成的疾病。动脉硬化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血管内部狭窄导致供血量的减少和流向心肌的血流中断。从血液供应的氧气量不满足心肌所需的氧气需求,并且产生缺氧的状态。这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脂类代谢异常,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增加。因此,伴随动脉硬化改变的脂质是冠状动脉疾病生化标记的潜在候选物。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是从动脉硬化到冠状动脉疾病的标记和致病因子。然而,通过施用他汀类药物而充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不总是能够预防心血管事件(非专利文献2)。这并不能说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是足够的冠状动脉疾病标记或治疗靶标。
关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标记,尽管专利申请(专利文献1)中存在使用血液中至少两种脂质分析物(如磷脂酰肌醇(36:1))的量作为指标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但通过更方便的评估方法诊断出冠状动脉疾病的标记仍未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早期披露号2011/063470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merican Journal ofCardiology[美国心脏病学杂志],2008,第101卷,第8期,增刊,第S27-S35页
发明概述
有待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了开发用于诊断动脉硬化的便捷方法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鉴于上述问题,诸位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作为结果,基于如下发现成功地完善了本发明:可以通过使用外周血中磷脂酰肌醇(36:5)或溶血磷脂酰肌醇(20:5)作为标记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
也就是说,本发明涉及如下内容:
(1)一种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源自受试者的测试样品中磷脂酰肌醇(36:5)或溶血磷脂酰肌醇(20:5)的量的步骤,其中该确定值被用作指示该样品源自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的指标。
(2)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确定值小于参考值的事实被用作指示该测试样品是源自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的样品的指标。
(3)根据(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参考值是源自未患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的对照样品中的量。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测试样品是血液。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质量分析或与磷脂酰肌醇(36:5)或溶血磷脂酰肌醇(20:5)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抗体片段进行该确定。
(6)一种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疾病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含磷脂酰肌醇(36:5)或溶血磷脂酰肌醇(2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免疫医疗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免疫医疗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71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