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噻菌胺用于防治斑马片病的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680069987.X | 申请日: | 2016-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9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 发明(设计)人: | D.库马尔;C.A.布劳恩;J.C.特拉萨斯波尔蒂洛;E.塔皮亚拉莫斯;L.M.坎贝罗拉米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耳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43/80 | 分类号: | A01N43/80;A23L19/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媛媛;万雪松 |
| 地址: | 德国蒙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式( I ) 优选 马铃薯 斑纹 异噻菌胺 病菌 茄科植物 杆菌属 甲酰胺 韧皮部 新用途 异噻唑 植原体 防治 | ||
1.根据式(I)的化合物
用于防治植物候选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和/或植原体候选属(“Candidatus” Phytoplasma spp)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选自茄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马铃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的病原体为马铃薯斑纹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和/或“Candidatus” Phytoplasmaamericanum。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的病原体为马铃薯斑纹病菌。
6.异噻菌胺作为块茎类作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优选作为马铃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途。
7.防治茄科植物特别是马铃薯中的候选韧皮部杆菌属和/或植原体候选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所述茄科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杀虫剂处理同时和/或除了杀虫剂处理之外用异噻菌胺处理所述茄科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长期过程中,发生5-20,优选6-11次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之间的间隔为2-20天,优选3-15天,和更优选4-14天。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异噻菌胺的施用量为50 g ai/ha至250 g ai/ha,优选75 g ai/ha至225 g ai/ha,更优选100 g ai/ha-200 g ai/ha,并且最优选200 g ai/ha。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用的杀虫剂选自吡虫啉、螺虫乙酯、螺甲螨酯和乙基多杀菌素。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处理是土壤施用并且所有进一步的处理是叶面施用。
14.从根据本发明获得的马铃薯制备的马铃薯片,其显示较小的薄片烧焦严重程度。
15.制备马铃薯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播种时和出苗后在若干处理中,施用异噻菌胺,优选与杀虫剂组合施用异噻菌胺,以用于防治马铃薯斑纹病菌和/或“Candidatus” Phytoplasma americanum,
收获马铃薯,
清洗、加工和切割马铃薯,以及
油炸马铃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耳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未经拜耳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998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 下一篇:杀微生物的噁二唑衍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