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天然杀伤细胞、造血干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强化基因递送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9833.0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1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E·阿里茨;A·杜鲁;T·苏特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萨列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09 | 分类号: | C12N15/09;C12N5/10;C12N15/113;C12N15/86;C12N15/867;C07K16/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杨昀;余颖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杀伤 细胞 造血 干细胞 巨噬细胞 增强 基因 递送 | ||
本发明包括一种通过给予奥索恩诺((5Z)‑7‑Oxozeaenol)下调胞内防御的方法。该方法能改善基于RNA的基因载体向天然杀伤细胞、干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递送。所得细胞能用于过继细胞转移疗法。还提供了通过给予奥索恩诺和抗病毒治疗来治疗病毒诱导的炎症的方法。
优先权和引用纳入
本申请要求2015年9月30日提交的临时申请62/235,427的优先权。本文所引用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明确纳入本文。
背景技术
天然杀伤(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它们产生细胞因子并具有细胞毒作用,从而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因此,采用NK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是癌症治疗中具有前景的方式。在过去十年中,数种基于NK 细胞的抗癌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且获得了理想的临床结果。然而,为了制造更有效的NK细胞疗法产品,开发出新的策略(例如NK细胞的基因修饰)至关重要。并且,采用通过引入活化或嵌合抗原受体来重定向于肿瘤靶标的基因修饰NK细胞在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中展示出诱人前景。导入表达各种细胞因子的基因以提高过继性转移的NK细胞的体内存活和细胞毒性也是各种方式中的一种。仍然存在的问题是NK细胞对逆转录病毒的固有抗性(Lanier 2008;Alici 等,2009;Brandstadler和Yang,2011;Sutlu等,2012)。业已显示通过提高增殖和用小分子抑制剂靶向胞内病毒防御机制能够增强向NK细胞的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基因递送。但通过病毒载体向巨噬细胞和干细胞递送遗传物质还是个问题。本领域中仍然需要更有效地转染细胞,尤其是转染NK细胞、造血干细胞和巨噬细胞。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共同给予奥索恩诺((5Z)-7-Oxozeaenol)和病毒载体来改善细胞转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给予奥索恩诺来下调胞内防御机制。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给予细胞奥索恩诺来改善过继细胞转移治疗。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给予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干细胞奥索恩诺和病毒载体来改善对这些细胞的转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采用以表达载体和奥索恩诺转染的细胞来治疗人类疾病。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用基于慢病毒或逆转录病毒的载体来转导细胞。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采用以奥索恩诺和RNA病毒载体转染的细胞来治疗癌症和增殖性疾病。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采用以奥索恩诺和RNA病毒载体转染的细胞来治疗由遗传突变引起的疾病。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采用以奥索恩诺和RNA病毒载体转染的细胞来治疗代谢性疾病。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括在体外给予细胞奥索恩诺和RNA病毒载体以改善转染,并由此增强NK细胞、干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虽然不希望受到任何理论的限制,据信所观察到的基因修饰增加是由于下调了由Rig I介导的胞内防御机制。通过该方式处理的细胞能用于治疗癌症、由已知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以及由已知基因突变导致的代谢性疾病。
附图简要说明
图1包括两张柱状图,显示了采用iX的先天免疫信号传导抑制在NK细胞中增强了慢病毒转导效率。在6μM BX795或iX的存在下,对NK-92细胞和分离自健康供体PBMC的原代人NK细胞进行6小时的慢病毒转导。在72小时后获得 GFP表达。+图中显示了细胞百分比。
图2A的图表显示iX对NK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效果且低毒。在不同剂量 BX795或iX的存在下,用LeGO-G2病毒转导原代人NK细胞和NK-92细胞6小时。转导后72小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GFP表达。图中显示了GFP+细胞的百分比。数据获自三个独立的试验,各重复三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萨列克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维萨列克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9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