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碟簧密封膜片的离心力摆和用于平衡所述离心力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8402.2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1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T·塞勒;U·格拉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4 | 分类号: | F16F15/14;F16F15/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密封 膜片 离心力 用于 平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离心力摆装置以及碟簧密封膜片的组件,其中,所述离心力摆装置的离心力摆法兰借助预铆接的铆钉与所述碟簧密封膜片铆接,使得所述组件的和/或所述离心力摆装置的不平衡至少部分地被补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离心力摆装置和碟簧密封膜片的组件,其中,所述离心力摆装置的离心力摆法兰与碟簧密封膜片借助铆钉铆接;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平衡这种组件的方法;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系,其具有这种组件;以及一种用于组装驱动系装配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的驱动系、建筑机械和此类设备中,内燃机被设置为驱动机器,其借助燃烧室(例如汽缸)中进行的燃烧过程、取决于结构形式地将不连续的扭矩传递到驱动该驱动系的曲轴上。因此出现扭振或扭转振动,为了对其减振,使用扭振减振器或扭转消振器。
例如由DE 39 31 429 A1已知所谓的双质量飞轮(ZMS)作为扭振减振器,其中,设置在曲轴上的飞轮包括:具有配属的初级质量的初级部分;以及具有配属的次级质量的次级部分,并且,初级部分与次级部分以能受限地克服蓄能器的作用而扭转的方式布置。
离心力摆或离心力摆装置(FKP)例如由DE 102004011830A1作为尤其在机动车辆的驱动系中的扭振消振器而已知。在此,消振质量以能在摆法兰上受限地摆动的方式不知,所述摆法兰由一个具有扭振的驱动单元(例如内燃机)驱动。由于摆法兰的不同旋转加速度引起的消振质量相对于摆法兰的摆运动实现扭振的消振作用。
发明内容
这种离心力摆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也与双质量飞轮一起使用,其中,离心力摆装置布置在双质量飞轮的次级侧上。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组件,一种用于平衡这种组件的方法,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系和一种用于组装所述驱动系的装配件的方法,其中存在更加轻微的不平衡。
上述问题特别是通过一种包括离心力摆装置和碟簧密封膜片的组件来解决,其中,所述离心力摆装置的离心力摆法兰借助预铆接的铆钉与碟簧密封膜片铆接,使得所述组件的和/或所述离心力摆装置自身的不平衡至少部分地被补偿。所述预铆接的单个或多个铆钉的数量和位置或在钻孔之一中的布置根据要补偿的不平衡的位置和大小来确定。所述预铆接的铆钉的总重心尽量与不平衡的重心相对于旋转轴线点对称地布置。两个重心分别具有一个质量(不平衡的质量或所述预铆接的铆钉的质量作为平衡重)和一个极坐标作为到共同旋转参考轴线的角度和到旋转轴的距离。如现有技术中在平衡中通常的那样,不力求完全的平衡,而是仅使用最大数量的同类的预铆接铆钉或选择较少类型的具有不同质量的预铆接铆钉来使不平衡最小化。
所述预铆接的铆钉优选地设置在一个铆接圆上。在此,所有铆钉到旋转轴线具有相同距离。优选地,所述铆钉或用于铆钉的钻孔在该铆接圆上均匀(等距)地分布布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铆接的铆钉或铆钉钻孔设置在用于将离心力摆装置与双质量飞轮的次级法兰和/或与次级飞轮质量主铆接的钻孔之间。所述预铆接的铆钉或铆钉钻孔在此优选地在用于主铆接的钻孔之间居中地布置。
上述问题还通过一种用于平衡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方法来解决,其中,首先安置两个相对置的预铆接的铆钉,然后确定该组件的不平衡并且最后在至少一个自由铆接位置安置一个另外的预铆接的铆钉。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替代方法中如此设置:(a)首先确定所述组件的不平衡,并且,(b)接着在至少一个自由铆接位置安置一个预铆接的铆钉。所述自由铆接位置是用于预铆接铆钉的自由钻孔。这样设置的优点是,容易地进行平衡,并且结果具有好的可复制性,因为在不平衡中碟簧密封膜片的比重相当低。一个显著的优点是,与在预铆接之后进行平衡相比,原则上至少有两个额外位置可供使用。此外,这种变型的优点在于,所有用于所述预铆接铆钉的钻孔都可用于平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步骤(b)中,安置两个预铆接的铆钉,其中,优选在所述两个预铆接的铆钉之间保持至少一个铆钉钻孔留空,以便改善预铆接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84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