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加工用辊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7268.4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0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姜孝京;园田晃大;永吉英昭;古田博昭;宫崎裕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富士工 |
主分类号: | B21B39/00 | 分类号: | B21B39/00;B22D11/00;B22D19/16;C21D9/38;C22C38/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孙荀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工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热轧加工用辊,其特征在于,
在外周部具有厚度5mm以上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含有按照质量比计算的0.5~0.7%的C、2.8~4.0%的Si、0.9~1.1%的Cu、1.4~1.6%的Mn、2.7~3.3%的Ni、13.5~14.5%的Cr、0.8~1.1%的Mo、0.9~1.1%的Co、0.2~0.4%的Nb,剩余部分由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关于所述覆盖层,500℃的高温硬度为HS50以上;
此外,SUS辊轧时的耐烧结性,亦即发生临界滑动率为60%以上,其中烧结宽度0.5mm以上,在四十八小时的耐腐蚀性试验JIS Z2371中,耐腐蚀性,亦即腐蚀减量为0.0065mg/mm2以下。
2.一种热轧加工用辊,其特征在于,
在外周部具有厚度5mm以上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含有按照质量比计算的0.7~0.9%的C、3.0~4.5%的Si、0.9~2.0%的Cu、1.4~1.6%的Mn、2.7~3.3%的Ni、13.5~14.5%的Cr、1.8~4%的Mo、0.9~3.0%的Co、0.4~1.5%的Nb,剩余部分由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关于所述覆盖层,500℃的高温硬度为HS50以上;
此外,SUS辊轧时的耐烧结性,亦即发生临界滑动率为60%以上,其中烧结宽度0.5mm以上,在四十八小时的耐腐蚀性试验JIS Z2371中,耐腐蚀性,亦即腐蚀减量为0.0065mg/mm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轧加工用辊,其特征在于,
碳素钢制的套筒在外周部具有所述覆盖层,通过将该套筒嵌套于辊轴的外侧而形成主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轧加工用辊,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主体部的实心轴或者套筒的外周部,具有通过连续浇铸铸造法形成的所述覆盖层;
于1000℃对形成有所述覆盖层的实心轴或者套筒进行七小时的固溶化处理,之后,通过强制风冷进行淬火,进一步,于400~600℃进行七小时的时效处理,连续浇铸铸造之后不进行退火热处理。
5.一种热轧加工用辊的制造方法,其为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轧加工用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形成为主体部的实心轴或者套筒为芯材,并在其外周部通过连续浇铸铸造法形成所述覆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轧加工用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1000℃对形成有所述覆盖层的实心轴或者套筒进行七小时的固溶化处理,之后,通过强制风冷进行淬火,进一步,于400~600℃进行七小时的时效处理,连续浇铸铸造之后不进行退火热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轧加工用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形成有所述覆盖层的套筒进行所述固溶化处理、淬火以及时效处理,之后,嵌套于辊轴的外侧从而形成主体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富士工,未经株式会社富士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72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尔格式冷轧机
- 下一篇:耐蚀性优异的热压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