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头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4617.7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9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石宽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B23B27/14;B23B27/2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头 以及 切削 加工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切削刀片具备:上表面,其具有相互相邻的第一角部以及第二角部;下表面;侧面;以及切削刃,其位于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之间,并且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交叉的区域。所述切削刃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角部侧的第一切削刃、位于所述第二角部侧的第二切削刃、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第二切削刃之间的第三切削刃,并且所述切削刃在侧视观察时呈随着从所述第一角部以及所述第二角部分别朝向所述切削刃的中央而向所述下表面侧凹陷的曲线形状。侧视观察时的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1)以及所述第二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2)均比侧视观察时的所述第三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3)小。本发明还提供具备该切削刀片的切削工具以及使用该切削工具制造切削加工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头以及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切削工具,已知在穿孔加工中使用的钻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工具具备:具有轴线的基体(刀架)、以及安装于基体的两个刀片(内刃用刀片以及外刃用刀片)。
在内刃用刀片和外刃用刀片中,距工具的轴线的距离彼此不同。因此,由内刃用刀片产生的切屑的形状与由外刃用刀片产生的切屑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由内刃用刀片产生的切屑的形状以比由外刃用刀片产生的切屑短的螺距呈螺旋状地延伸,容易整理。另一方面,对于由外刃用刀片产生的切屑的形状,由于远离工具的轴线,因此成为比由内刃用刀片产生的切屑长的螺距,不易整理。由于像这样内刃用刀片和外刃用刀片产生的切屑的形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与形状相应的排屑。例如,存在因外刃用刀片产生的切屑未以适当的长度断开而过度地延长,产生切屑堵塞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0-13770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切削刀片具备:上表面,其具有相互相邻的第一角部以及第二角部;下表面,其位于与所述上表面相反的一侧;侧面,其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之间;以及切削刃,其位于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之间,并且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交叉的区域。所述切削刃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角部侧的第一切削刃、位于所述第二角部侧的第二切削刃、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第二切削刃之间的第三切削刃,并且所述切削刃在侧视观察时呈随着从所述第一角部以及所述第二角部分别朝向所述切削刃的中央而向所述下表面侧凹陷的曲线形状。侧视观察时的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1)以及所述第二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2)均比侧视观察时的所述第三切削刃的曲率半径(R3)小。
本发明的切削工具具备:沿着旋转轴延伸的棒形状的刀架;以及在所述刀架的前端安装的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切削刀片。所述刀架具有切屑排出槽,该切屑排出槽从所述切削刀片朝向后端侧绕所述旋转轴呈螺旋状地延伸。
本发明的切削加工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上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切削工具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的工序;使旋转的所述切削工具与被切削件接触的工序;以及使所述切削工具从所述被切削件离开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刀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A1剖视图。
图5是图2的A2剖视图。
图6是图2的A3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工具(钻头)的立体图。
图8是将图7所示的切削工具的前端部分放大了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46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工具和无线通信方法
- 下一篇:铣削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