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聚酯薄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64365.8 | 申请日: | 2016-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9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田川理惠;山口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C08J7/04;G02B1/111;G02B1/14;G02B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酯薄膜 氧化锆 二氧化钛 润滑剂颗粒 混合颗粒 易粘接性 涂布层 层叠聚酯薄膜 液晶显示装置 粘结剂树脂 低干涉性 光学用途 后续工序 平均粒径 制造工序 滑动性 均衡性 偏光板 刮痕 虹斑 制造 | ||
提供:滑动性与透明性等特性的均衡性优异、制造时、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制造工序等后续工序中的操作性优异、刮痕少、用于抑制虹斑不均的低干涉性也优异的光学用途中能适合使用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为至少在单面具有涂布层的聚酯薄膜,前述涂布层含有: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润滑剂颗粒B;和,粘结剂树脂,前述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中的氧化锆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含有率为10~90质量%,前述润滑剂颗粒B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确保能消除虹斑不均的问题的低干涉性、透明性优异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微细的刮痕少、也能适合用于高精细的光学用途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触摸面板、计算机、电视、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的前面使用层叠有透明的硬涂层的硬涂膜。另外,作为基材的透明塑料薄膜,通常可使用透明的聚酯薄膜,为了提高基材的聚酯薄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大多设置具有易粘接性的涂布层作为它们的中间层。
前述硬涂膜要求对温度、湿度、光的耐久性、透明性、耐化学药品性、耐磨性、防污性等。另外,由于大多用于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的表面,因此,要求可视性、设计性。因此,为了抑制从任意的角度观察时的反射光所产生的眩光、彩虹状色彩等,一般进行了如下操作:在硬涂层的上层设置相互层叠有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的多层结构的防反射层。
然而,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用途中,近年来,要求进一步的大画面化(大面积化)和高精细化,伴随于此,特别是对荧光灯下的彩虹状色彩(干涉斑)的抑制的要求水平越来越高。另外,为了日光色的重现性,荧光灯的3波长类型成为主流,更容易产生干涉斑。进而,由于防反射层的简化而降低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仅仅以未附加防反射层的硬涂膜来尽量抑制干涉斑。
据说,硬涂膜的彩虹状色彩(干涉斑)是由于基材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例如1.62~1.65)与由丙烯酸类树脂等形成的硬涂层的折射率(例如1.49)之差大而产生的。为了减小层叠间的折射率差而防止干涉斑的发生,公开了如下方法:在基材的聚酯薄膜上设置涂布层,以减小聚酯薄膜与涂布层的折射率差、涂布层与硬涂层的折射率差的方式,以构成涂布层的树脂和高折射添加剂的含量来控制涂布层的折射率。
以往,光学用易粘接性薄膜的领域中,已知有如下技术:在易粘接层中包含特定的微粒从而虹斑不均降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对于上述现有技术,从粘接性和虹斑不均抑制的观点出发,可见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因滑动性差导致容易划伤的问题,为了提高滑动性,如果加入其他颗粒则存在透明性降低等无法获得滑动性与透明性、用于降低虹斑不均的低干涉性的均衡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3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移动技术的发展而手机、汽车导航、电子书等移动设备的户外区域中的使用扩大。另外,从薄型化的方面出发,上述移动设备基本为基于液晶面板的显示器。这样的领域中,例如搭载有触摸面板的手机中,作为用于显示器的表面保护的硬涂膜,与涂布面接触的两界面的反射光所产生的干涉条纹、图标套件(icon suite)等对硬涂膜的背面实施设计性的用途中,干涉条纹所导致的可视性的缺陷正逐步更明显化。
然而,如果想要获得高的低干涉性则大量添加高折射添加剂时,透明性受损,产生无法兼顾低干涉性与透明性的情况。另外,还有高精细的显示器中的使用用途,因此,如果想要抑制划痕则添加润滑剂,即使使滑动性良好,有时也无法维持透明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4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层叠体及包装材料或容器
- 下一篇:使用增材制造生产物体的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