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冷冻机等的内表面灭菌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61802.0 | 申请日: | 201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8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卡约·维尼修斯·阿格蒙特·E·席尔瓦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拉专业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22 | 分类号: | A61L2/22;A61L2/24;B08B9/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鹏;刘凤迪 |
地址: | 巴西*** | 国省代码: | 巴西;B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冻箱 消毒溶液 内表面 灭菌 过滤器 方法和设备 方法和装置 再循环装置 闭合回路 内部环境 冷冻机 微膜 饱和 凝结 穿过 容纳 吸收 | ||
一种用于对冷冻箱等的内表面灭菌的方法和设备,包括通过该方法在内表面上以及容纳与冷冻箱等中的设备上产生消毒溶液的微膜,该方法包括两个相继的步骤:第一步骤,在第一步骤中,用消毒溶液的雾完全饱和冷冻箱等的内部环境的100%内表面,然后将其凝结;以及第二步骤,在第二步骤中,使含有这种雾的空气穿过设置有吸收消毒溶液的装置的过滤器,这两个步骤都由闭合回路再循环装置(环路)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隧道式冷冻机、螺旋式冷冻机等的冷却和冷冻室的灭菌和/或消毒,包括对其内表面以及包含于其中的设备(诸如皮带、冷凝器以及固定部件和移动部件等)的处理。
背景技术
对食品工业的食品安全的关注逐渐增长。冷冻产品已经变成健康饮食的重要部分。RTE(即食)产品类已经展现出主要的增长潜力,刺激各个公司增加进入到这个市场。
因为这些产品由大量蔬菜和动物来源和牛奶副产品制成,所以它们非常易受污染。因此,必需保证与待冷冻/冷却的产品接触的所有表面被彻底消毒并且不含病原体(主要为李斯特氏菌和沙门氏菌)以防止产品污染。沿着生产链的灭菌过程中的任何缺点可能损害产品的完整性、减少它们的保质期以及使消费者遭遇健康问题。这些可能引起较小的不适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诸如,中毒或者死亡。
消毒理论上将无生物中的微小有机体减少到考虑安全的级别,但不必完全消除无生物中的微小有机体。灭菌包括完全消除无生物中的真菌和细菌,但是不必消除孢子。
可食用产品工业的罪魁祸首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LM),它是一种能够污染食品的病原体。LM引起一种称为李氏杆菌病的疾病,仅在美国每年就导致了数千个中毒案例以及超过260人死亡。在健康个体中,李氏杆菌病可以引起诸如流感的症状,但是在高易感人群(诸如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个体)中,它可以导致死亡。李氏杆菌病的各种爆发与被LM污染的食品的消耗相关联。
LM存在于土壤、空气、水、灰尘中并且容易被引入到食品加工区域中。LM可以容易出现在食品加工单元的地板、排放管和积水上。在消毒过程中如果没有应有的关注,LM可以容易污染设备的与生产链中的食品接触的表面。LM具有能在零下温度的环境中生长的独有特性,这表示对与冷冻机的内部区域和冷藏环境的主要风险。
用于对冷冻机清洁和灭菌的周期性将取决于所加工的产品,并且可以是每天、每周或半年。对于具有高污染风险的食品(诸如肉类副产品),应该每天进行清洁和灭菌过程。
冷冻机通过CIP(就地清洁)过程进行消毒,该CIP过程包括清洁和灭菌/消毒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设备的所有表面被消毒而无需拆开。
清洁是通常利用碱性除垢剂对存在于冷冻机的内表面上的固体残渣(诸如,脂肪、产品残余物、灰尘和其他杂质)进行完全消除。
灭菌或消毒是将冷冻机的内表面上的微小有机体的数量降低至不损害产品的安全或适用性的程度。这个步骤可以物理(热蒸汽)或化学形式执行。在第一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蒸汽或热水将热量传递至表面。由于高成本、过程缓慢以及某些部件和设备的寿命的降低,此外由于冷冻机回到理想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导致重新开始工作的延迟,蒸汽的使用具有有限应用。
化学灭菌大部分用于工业。所选择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必须与待处理的表面兼容,具有广泛的微生物作用,快速作用于微生物,对具有低度腐蚀性和毒性的有机材料的存在具有稳定性和抵抗力,并且成本低。过乙酸是当前市场需要的最好的消毒剂。
灭菌流程由CIP系统完成,该CIP系统包括箱(水、清洁产品、消毒剂产品)、具有大流量和压力的泵送系统以及箱中的内部分散装置(诸如,喷嘴)的组件。这种组件的功能是保证清洁/灭菌溶液到达冷冻机的所有位置,包括其上部和凹部。CIP系统应该确保化学溶液与所有表面的良好影响以便去除浸渍在冷冻机的壁上的任何固体残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拉专业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奥拉专业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1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