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80059710.9 | 申请日: | 2016-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6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崔经石;孙基英;李才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ENZYCHEM生命科学 |
| 主分类号: | A61K49/06 | 分类号: | A61K49/06;A61K4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徐国栋;林柏楠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络合物水溶液 大环螯合物 镧系元素 络合物 阳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 除去微生物 反应物质 离子交换 制备过程 螯合树脂 最小化 树脂 游离 改进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的造影剂的方法,更特别地,涉及制备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的方法,其通过除去制备过程期间产生的未反应物质使副作用最小化而具有改进的稳定性。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使镧系元素与大环螯合物反应以形成含络合物的水溶液;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树脂使离子交换以从含络合物的水溶液中除去游离镧系元素和未反应大环螯合物;将络合物水溶液的pH控制在中性范围内;和从络合物水溶液中除去微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的造影剂的方法,更特别地,涉及制备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的方法,其包括除去制备过程期间产生的未反应物质,因此使副作用最小化,由此改进稳定性。
【背景技术】
用于诊断的成像技术,包括例如磁共振成像、X射线成像、核医学辐射成像、UV/可见光/红外线成像和超声波成像数年来用于诊断。该领域中常用的造影剂可包括例如有机分子、金属离子、盐或螯合物、铁粒子或标记肽、蛋白质、聚合物或脂质体等。
尤其是,作为上述造影剂的实例,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的造影剂可包括与1988年首次市售的钆喷酸葡胺(商品名:Magnevist)以及现在市场上市售的钆双胺(商品名:Omiscan)、钆特醇(商品名:Prohance)、正钆特酸葡甲胺(商品名:Dotarem)、钆布醇(商品名:Gadovist)等。这些试剂可用离子化合物使血管成像,因此用于心血管疾病、血管肿瘤等的多种诊断,并且在各种移植手术或其它手术中进一步可提供关于血管的重要信息。
由于如上所述MRI造影剂以少量使用,存在由于渗透压和粘度导致的相对少的副作用。然而,众所周知,未反应物质,例如游离钆、未反应大环螯合物等保留在产物中而导致副作用。因此,需要使副作用最小化,由此改进稳定性。
其涉及的技术详细地描述于已知的文件中,包括例如韩国专利公开出版物Nos.2012-0033769和2009-0123171、韩国专利登记No.1466602、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2001-521545等。
【公开内容】
【技术问题】
考虑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制备用于磁共振成像(下文中称为‘MRI’)的造影剂,其可使未反应物质的含量最小化以降低影响人体的毒性,由此改进稳定性。
【技术解决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提供制备用于MRI的造影剂的方法,其包括:使镧系元素化合物与大环螯合物反应以形成含络合物的水溶液;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进行离子交换,以从含络合物的水溶液中除去未反应物质;将含络合物的水溶液的pH控制在中性范围内;和从含络合物的水溶液中除去微生物。
【有利影响】
本发明制备用于MRI的造影剂的方法可降低造影剂形成期间产生的游离镧系金属离子或未反应大环螯合物的含量,以使由以上组分导致的副作用如肾毒性最小化。
【最佳模式】
在下文中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此之前,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的术语或措辞不应当解释为限于常规或词法含义。而是,基于发明人可通过最优选的方法理想地定义术语或措辞的概念以解释他/她的发明的原则,该术语或措辞应当解释为符合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含义和概念。
应当指出,在本发明制备造影剂的方法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工工作的数目、树脂含量和pH范围等以最理想的范围定义。另外,除非另外说明,所有%表示w/v%。
本发明制备用于MRI的造影剂的方法可包括:使镧系元素离子与大环螯合物反应以形成含络合物的水溶液;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进行离子交换,以从含络合物的水溶液中除去未反应物质;将含络合物的水溶液的pH控制在中性范围内;和从含络合物的水溶液中除去微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ENZYCHEM生命科学,未经株式会社ENZYCHEM生命科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97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