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9666.1 | 申请日: | 201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8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安顺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和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1/42 | 分类号: | C21D1/42;C21D1/40;C21D1/19;C21D6/00;C22C38/00;C23C2/06;C23C2/40 |
代理公司: | 11216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卓然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料钢板 加热 钢板 高强度钢板 回火马氏体 单相组织 快速回火 快速加热 快速冷却 伸长率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钢板,其抗拉强度为700~1,300MPa,伸长率为12%以上,并具有回火马氏体单相组织。本发明的钢板通过以下步骤制造:将原料钢板快速加热3~60秒至Ac3相变点或更高的温度并保持原料钢板,该原料钢板含有0.08~0.30重量%的C,0.01~2.0重量%的Si,0.30~3.0重量%的Mn,0.05重量%以下的P,0.05重量%以下的S,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用水或油以100℃/s以上的速率将经加热的钢板快速冷却;并在500℃至A1相变点的温度下快速回火3~60秒,包括加热和保持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作汽车部件用材料的高强度钢板,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钢板,其抗拉强度为700~1,300MPa,伸长率为12%以上,由通过高频感应加热进行的淬火和回火的回火马氏体单相组织构成,并且涉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际上出台了加强汽车燃油效率的规定,以实现高能效和大气环境保护。因此,汽车制造商试图通过对汽车钢板进行高强度化实现重量减轻来提高燃料效率,但迄今为止已经使用强度值为约600MPa的汽车钢板。
另一方面,已知为了汽车的乘坐空间的安全性而需要抗拉强度为78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但迄今为止开发使用的高强度钢板具有由于由低伸长度引起的成型性的限制,仅被用于具有简单形状的部件,例如进油管(filler)和侧梁。
作为现有的代表性的高强度钢板,已知有双相(DP)钢、复相(CP)钢、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等。
DP钢是一种金属组织中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其中通过控制具有延展性的铁素体的份额来提高伸长率,但是在相变时应力集中在界面上,因此难以确保期望程度的伸长率。
CP钢是一种复相钢,其中通过受控冷却形成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相以获得高强度,但由于受控冷却很困难,不能确保足够的延伸率和均匀的品质。
另外,TRIP钢是利用相变诱导塑性显示出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的钢板,但经过相变诱导塑性的马氏体具有硬度,因此容易在加工时成为断裂的起点,导致对有待施加TRIP钢的构件的形状的限制。
韩国专利第10-1320242号和第10-1406478号中显示了这种具有复相的常规高强度钢板的具体例子。前者公开了一种显微组织钢板,该显微组织钢板通过对由包含0.12~0.18%碳的多种合金元素形成的板坯热轧,随后进行热浸电镀,随后在约500℃下进行合金化热处理而制造,其中该显微组织钢板由面积率为50%以上的马氏体和铁素体以及余量为占据其他区域的奥氏体和珠光体构成,最大抗拉强度为1,150MPa,最大伸长率为12%。
后者公开了一种显微组织钢板,其由面积比为40~80%的自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面积比为7~20%的铁素体和余量马氏体组成,并且通过对包括0.05~0.15%碳的多种合金元素形成的板坯进行受控退火而获得,其中该钢板的最大抗拉强度为1,100MPa,最大伸长率为11%。
然而,两件专利的钢板的显微组织具有复相,其具有各自预定份额的元素,而不是单一相,因此热处理工序难以控制以获得这样的复相显微组织,并且,结果是在确保一致品质特性的基板方面存在问题。另外,与以前的钢板相比,与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品质特性相对应的两件专利的钢板的强度和伸长率有所改善,但强度和伸长率不能满足现在或未来汽车所需的特性值。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高强度钢板,该钢板的抗拉强度为700~1,300MPa,伸长率为12%以上,并由回火马氏体单相组织构成。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钢板的制造方法,该高强度钢板具有700~1,300MPa的抗拉强度和12%以上的伸长率,由回火马氏体单相组织构成,并且通过对原料板坯进行热轧,然后通过高频感应加热进行淬火和回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和钢铁株式会社,未经三和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9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下一篇:一种具备减震抗扰能力的温度变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