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护线套以及线束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59336.2 | 申请日: | 2016-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2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宇治田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B60R16/02;H01B7/00;H01B17/58;H01B7/28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侯聪 |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护线套 以及 | ||
护线套(10)具有锥形筒部(11)和面板嵌合部(12),锥形筒部(11)以插通有电线组(W)的状态从室外侧插入并安装到翻边部(21)来止水,面板嵌合部(12)形成于锥形筒部(11)的基端侧外表面部,并与翻边部(21)嵌合,嵌合部(12)具备:环状槽部(13),其形成为以翻边部(21)的前端面侧部分向前端方向陷入的状态收纳翻边部(21)的前端面侧部分;圆弧肋(15),其形成为与锥形筒外表面部(14)连接,当组装到翻边部(21)时,圆弧肋(15)与翻边部(21)密合;环状平面部(16),其形成为与圆弧肋(15)连接,将翻边部(21)的外侧包围而与车身面板(20)相对;以及辅助密封部(17),其形成为与环状平面部(16)连接,在环状平面部(16)的外周端,辅助密封部(17)形成为将环状平面部(16)围绕的环状且比环状平面部16)向室内侧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线套以及线束,其装配于车辆的面板等的贯穿孔,并考虑了电线组插通的止水性。
背景技术
以往,一般在将汽车的发动机室和车室分隔的仪表板那样的车身面板设置有贯穿孔,穿过该贯穿孔在发动机室侧与车室侧之间进行布置电线。当进行如上线束的布置时,在线束与车身面板的贯穿孔之间设置护线套,以实现防止水或尘埃从贯穿孔的间隙侵入以及防止噪音从贯穿孔的间隙侵入。
在车身面板的贯穿孔设置有翻边部的情况比较多。相对于设置有翻边部的车身面板,有必要在考虑翻边部的形状的基础上设计护线套的形状来确保止水性。
作为与具有设置于车身面板的翻边部的贯穿孔嵌合的护线套的例子,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护线套。专利文献1所述的护线套10具有如图7A所示的锥形部2和嵌合部3,嵌合部3具备第1槽部4和第2槽部6和环状突起5和凸缘部7。另外,面板11的翻边部垂直地立起。
若将面板11与护线套10嵌合,则通过翻边部的立起部按压环状突起5,在图7B中的A、B、C的3点进行密封来确保止水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498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不是只有形状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相对于面板面垂直地立起的翻边部,也有形状倾斜的翻边部。图8示出使护线套与在具有相对于这样的面板面倾斜的翻边部的面板嵌合的例子。从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翻边部与护线套密合的面倾斜来看,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面压、止水性降低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线套以及利用该护线套的线束,护线套在车身面板的翻边部相对于面板面倾斜的情况下能使止水性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9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