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子的电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8978.0 | 申请日: | 2016-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0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竣哉;大森康雄;松井元;中田丈博;山野能章;中村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70 | 分类号: | H01R4/70;H01R4/18;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部 芯线 紧固片 压接 露出区域 成对的 连通 电线 端子零件 前端配置 熔融树脂 延伸端部 液密状地 后端部 基板部 两侧缘 模制部 外周面 压接部 开口 包围 延伸 覆盖 | ||
使熔融树脂容易流入到筒部的内部。带端子的电线(10)具备:筒部(23),其形成于端子零件(15)的后端部,是使成对的紧固片(27)从基板部(24)的宽度方向两侧缘延伸的形态,以使成对的紧固片(27)的延伸端部(27E)彼此接近的状态相对于芯线(12)的露出区域(14)以包围的方式压接;以及模制部(30),其将芯线(12)中包括与筒部(23)压接的压接部的露出区域整体液密状地覆盖,芯线(12)的前端配置于比紧固片(27)的前端靠后方,在筒部(23)形成有连通部(29),连通部(29)在比芯线(12)的前端靠前方处使筒部(23)的压接空间(28)在筒部(23)的外周面开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端子的电线。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将铝制的芯线用绝缘包覆层包围的包覆电线的前端部通过压接而连接铜制的端子零件的筒部,通过将芯线和端子零件的接触部分用合成树脂制的模制部液密状地包围而防腐蚀。模制部在端子零件的后方覆盖至绝缘包覆层的前端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038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压接于包覆电线的筒部构成为具备基板部和从基板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缘延伸且成对的紧固片,在压接状态下,成对的紧固片以使其延伸端彼此接近的方式卷绕于包覆电线的外周。因此,在包覆电线的前端的位置位于比紧固片的前端靠后方的情况下,在模制部的成形工序中,需要使熔融树脂没有间隙地流入到筒部的压接空间,并将芯线的前端面用模制部覆盖。但是,因为筒部的压接空间的前端的开口狭窄,所以有熔融树脂不易流入到压接空间内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使熔融树脂容易流入到筒部的内部。
本发明的带端子的电线的特征在于,具备:
包覆电线,其具有芯线和将所述芯线包围的绝缘包覆层,所述芯线在该包覆电线的前端部露出;
端子零件;
筒部,其形成于所述端子零件的后端部,是使成对的紧固片从基板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缘延伸的形态,以使所述成对的紧固片的延伸端部彼此接近的状态相对于所述芯线的露出区域以包围的方式压接;以及
模制部,其将所述芯线中包括与所述筒部压接的压接部的露出区域整体液密状地覆盖,
所述芯线的前端配置于比所述紧固片的前端靠后方,
在所述筒部形成有连通部,该连通部是在比所述芯线的前端靠前方的区域将所述成对的紧固片的延伸端部彼此的间隔扩大的形态,且所述连通部使所述筒部内的压接空间在所述筒部的外周面开口。
因为在筒部形成有连通部,所以在将模制部成形时,熔融树脂通过连通部,从而容易流入到筒部的压接空间。另外,因为连通部形成于成对的紧固片的延伸端部之间,所以可以使基板部的强度不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X-X线剖视图。
图4是带端子的电线的立体图。
图5是带端子的电线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89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
- 下一篇:连接器及带端子的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