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8775.1 | 申请日: | 2016-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0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竣哉;大森康雄;松井元;中田丈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70 | 分类号: | H01R4/70;H01R4/18;H01R13/42 |
代理公司: | 31239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塑部 壳体 包覆电线 前端部 筒部 连接器 端子收纳室 端子零件 抵接部 突出部 前端侧区域 收纳 弯曲刚性 液密状地 后端部 压接部 抵接 压接 变形 包围 覆盖 | ||
提高模塑部的弯曲刚性。连接器具备:筒部(19),其形成于端子零件(15)的后端部,筒部(19)以将包覆电线(11)的前端部包围的方式压接于包覆电线(11)的前端部;第一至第三的模塑部(23A、23B、23C),其将包覆电线(11)中包含与筒部(19)之间的压接部的前端部液密状地覆盖;壳体(30),在壳体(30)形成有端子收纳室(31),端子收纳室(31)将端子零件(15)的整体和模塑部(23A、23B、23C)的前端侧区域收纳;以及第一至第三的抵接部(26A、26B、26C),其形成于模塑部(23A、23B、23C)中向壳体(30)外突出的突出部(25),第一至第三的抵接部(26A、26B、26C)通过与壳体(30)抵接而抑制模塑部(23A、23B、23C)的突出部(25)的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即,通过将铜制的端子零件的筒部利用压接而与用绝缘包覆部包围铝制的芯线而成的包覆电线的前端部连接,用合成树脂制的模塑部将芯线与端子零件之间的接触部分液密状地包围,从而防腐。模塑部在端子零件的后方覆盖至绝缘包覆部的前端部为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038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连接器的领域中追求小型化,但是为了满足这要求,必须使模塑部变薄而实现小径化。但是,若使模塑部变薄,则有可能导致包覆电线的弯曲的影响传递到端子零件与芯线之间的压接部分,而使接触信赖性降低。
本发明基于上述的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模塑部的弯曲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包覆电线,其具有芯线和将所述芯线包围的绝缘包覆部,所述芯线在所述包覆电线的前端部露出;端子零件;筒部,其形成于所述端子零件的后端部,所述筒部以将所述包覆电线的前端部包围的方式压接于所述包覆电线的前端部;模塑部,其将所述包覆电线中包含与所述筒部之间的压接部的前端部液密状地覆盖;壳体,在所述壳体形成有端子收纳室,所述端子收纳室将所述端子零件的整体和所述模塑部的前端侧区域收纳;以及抵接部,其形成于所述模塑部,所述抵接部通过与所述壳体抵接而抑制所述模塑部中向所述壳体外突出的突出部的变形。
发明效果
根据此结构,因为通过使模塑部的抵接部与壳体抵接,从而突出部难以变形,所以能抑制包覆电线的弯曲的影响涉及到端子零件与芯线之间的连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将第1带端子电线和第2带端子电线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第1带端子电线和第2带端子电线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沿X-X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沿Y-Y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1带端子电线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带端子电线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第2带端子电线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2带端子电线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将第3带端子电线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将第3带端子电线安装于壳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沿Z-Z线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第3带端子电线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87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密封件的端子组件、相应的电端子、电线和密封方法
- 下一篇:带端子的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