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纤维基质半成品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58006.1 | 申请日: | 2016-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8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 发明(设计)人: | 马蒂亚斯·比恩米勒;德特勒夫·约阿希米;沃尔夫冈·万巴赫;约亨·恩特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1/60 | 分类号: | D04H1/60;B29C70/50;D04H3/04;D04H3/12;B29B1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沈敬亭;郑希元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纤维 基质 半成品 方法 | ||
1.一种用于生产纤维基质半成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提供至少一种纤维材料,该纤维材料包含连续纤维,
b)提供呈微粒化材料的形式的聚合物组合物,该微粒化材料具有在从0.01至3mm的范围内的平均粒度,该平均粒度是根据DIN53477借助于干筛分析确定的,
c)将该微粒化材料施用到该纤维材料上,
d)通过不小于至少一种聚合物的熔融温度的温度以及已经与微粒化材料接触的该纤维材料上的压力的作用,用该聚合物组合物浸渍并且固结该纤维材料以给出复合物,
e)冷却以获得复合结构,
该微粒化材料具有在从200至1800g/L的范围内的堆密度,该堆密度是根据EN ISO 60确定的,并且该微粒化材料是通过将该聚合物组合物的单独组分在至少一种混合工具中混合,以股形式排出,将股冷却直到可粒化并且然后粒化获得的,并且该纤维材料是呈织造的形式,并且该聚合物组合物是基于ε-己内酰胺的聚酰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添加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这些添加剂是紫外光稳定剂、阻燃剂、流平促进添加剂、润滑剂、抗静电剂、着色剂、成核剂、结晶促进剂、填充剂和其他加工助剂或其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微粒化材料是圆形的、椭圆形的、立方体的或圆柱形的。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微粒化材料具有基于总重量的按重量计不超过0.3%的残余水分含量,所述残余水分含量借助于热平衡,使用具有在从1至5g的范围内的重量的样品,通过确定样品的起始重量,在160℃下干燥样品持续20分钟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重量损失来测定。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微粒化材料具有大于90°的肖氏A硬度和大于60°的肖氏D硬度,并且肖氏硬度是根据DIN 43505用测试仪器A或测试仪器D确定的。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层微粒化材料施用到该纤维材料上。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微粒化材料以这样的量施用到这些纤维材料上,以便产生如根据DIN 1310定义的在从25%至80%的范围内的在该纤维基质半成品中的纤维材料的按体积计的比例。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获得的该复合结构是单层纤维基质半成品。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组合物至少由尼龙-6或尼龙-6,6构成。
11.呈微粒化材料的形式的聚合物组合物用于生产包含连续纤维的纤维基质半成品的用途,该微粒化材料具有在从0.01至3mm的范围内的平均粒度,该平均粒度是根据DIN53477借助于干筛分析确定的,该微粒化材料具有在从200至1800g/L的范围内的堆密度,该堆密度是根据EN ISO 60确定的,并且该微粒化材料是通过将该聚合物组合物的单独组分在至少一种混合工具中混合,以股形式排出,将股冷却直到可粒化并且然后粒化获得的,并且该纤维材料是呈织造的形式,并且该聚合物组合物是基于ε-己内酰胺的聚酰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微粒化材料具有基于总重量的按重量计不超过0.3%的残余水分含量,所述残余水分含量借助于热平衡,使用具有在从1至5g的范围内的重量的样品,通过确定样品的起始重量,在160℃下干燥样品持续20分钟的持续时间并且确定重量损失来测定。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组合物至少由尼龙-6或尼龙-6,6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80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