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系统、移动机构、搬运机构、车辆以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56739.1 | 申请日: | 2016-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1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川合徹;神谷岳;大塚正博;大和亮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R16/03;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4/58;H01M10/48;H02J7/02;H02J7/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金明花;胡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移动 机构 搬运 车辆 以及 汽车 | ||
1.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蓄电池组以及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并联连接的第二蓄电池组,
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曲线具有通过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阶差,
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与充放电曲线所具有的阶差的起始点相比低SOC侧的平均放电电压为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25%以上,
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与充放电曲线所具有的阶差的终点相比高SOC侧的平均充电电压为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25%以下,
其中,充放电曲线的所述阶差是指第二蓄电池组的SOC在5%以上且95%以下的范围内电压变化大的范围,
所述“与阶差的起始点相比低SOC侧的平均放电电压”是指SOC从0%至阶差的起始点的SOC的范围内的放电曲线的电压算术平均值,
所述“与阶差的终点相比高SOC侧的平均充电电压”是指从阶差终点的SOC至SOC100%的范围内的充电曲线的电压的算术平均值,
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表示将满冲电状态的第一蓄电池组在25℃±5℃的气氛下以0.2C的电流值放电至SOC50%,并在放电结束后于开路状态下放置24小时后的电压值,
所述“阶差的起始点”意味着1个阶差范围的放电曲线的最小电压及该电压下的SOC,
所述“阶差的终点”意味着在1个阶差范围内的充电曲线的最大电压及该电压下的SO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与充放电曲线所具有的阶差的起始点相比低SOC侧的平均放电电压为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2%以下,
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与充放电曲线所具有的阶差的终点相比高SOC侧的平均充电电压为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2%以上。
3.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蓄电池组以及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并联连接的第二蓄电池组,
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曲线具有通过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阶差,
在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与充放电曲线所具有的阶差的起始点相比的低SOC侧,将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放电曲线以电压微分的曲线、即dQ/dV曲线中获得的尖峰电压为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25%以上,
在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与充放电曲线所具有的阶差的终点相比的高SOC侧,将第二蓄电池组的充电曲线以电压微分的曲线、即dQ/dV曲线中获得的尖峰电压为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25%以下,
其中,充放电曲线的所述阶差是指第二蓄电池组的SOC在5%以上且95%以下的范围内电压变化大的范围,
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表示将满冲电状态的第一蓄电池组在25℃±5℃的气氛下以0.2C的电流值放电至SOC50%,并在放电结束后于开路状态下放置24小时后的电压值,
所述“阶差的起始点”意味着1个阶差范围的放电曲线的最小电压及该电压下的SOC,
所述“阶差的终点”意味着在1个阶差范围内的充电曲线的最大电压及该电压下的SO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与充放电曲线所具有的阶差的起始点相比的低SOC侧,将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放电曲线以电压微分的曲线、即dQ/dV曲线中获得的尖峰电压为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2%以下,
在所述第二蓄电池组的与充放电曲线所具有的阶差的终点相比的高SOC侧,将第二蓄电池组的充电曲线以电压微分的曲线、即dQ/dV曲线中获得的尖峰电压为所述第一蓄电池组的SOC为50%时的开路电压的+2%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电池组为铅蓄电池组。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电池组为锂离子蓄电池组或镍氢蓄电池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67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