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湿和接触区段的分离挤压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5272.9 | 申请日: | 2016-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7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A.D.斯彭;N.汉森;K.F.E.普拉特;J.查普尔斯;M.G.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04 | 分类号: | G01N27/4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晨;傅永霄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湿 接触 区段 分离 挤压 | ||
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包括:壳体,其限定内部空间;感测电极;对电极;以及电接触件;其中,感测电极或对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接触部分,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被偏压成与电接触件接触并电联接到电接触件,并且其中,接触部分上的挤压不同于电极的剩余主体上的挤压。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7月22日提交的名称为“Inert Corrosion Barriers for Currentcollector Protection”的PCT专利申请序列号PCT/US15/41449和2015年8月24日提交的名称为“Sensing Electrode Oxygen Control in an Oxygen sensor”的PCT专利申请序列号PCT/US15/46461的优先权,所述两个PCT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关于联邦政府赞助的研究或发展的声明
不适用。
对缩微胶片附录的参考
不适用。
背景技术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通常包括与电解质接触的电极,以用于检测气体浓度。这些电极通过联接到连接器插脚的引线电联接到外电路。当气体接触电解质和电极时,可以发生反应,所述反应可以在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或导致电流在电极之间流动。所得信号可以与环境中的气体浓度相关。
在一些情况下,传感器可以用于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检测邻近于传感器的环境中的氧浓度。电化学传感器(诸如,氧传感器)可以在操作期间经历许多问题。例如,当传感器处于某个温度操作时,一定浓度的目标气体或通过目标气体的氧化或还原形成的反应产物可以溶解在传感器内的电解质中。当温度增加时,大多数气体(包括氧气和氮气)的溶解度可以降低并且导致形成一种或多种气体的气泡。在氧传感器中,包含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的空气的这些小气泡可扩散到感测电极并导致感测电极处的信号不稳定,其中氧气可通过催化剂表面处的电化学还原的过程发生反应,从而导致暂时或瞬时的人为地高的氧读数,因为在感测电极处消耗了有限体积的氧气。还可以存在其他问题,包括与电极接触的电解质的可用性和腐蚀问题。传感器内存在甚至惰性气体(诸如,氮气)的气泡也会是问题,因为它们可产生简单的气相路径,氧气可以通过所述气相路径快速扩散并且到达感测电极。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包括:壳体,其限定内部空间;感测电极;对电极;以及电接触件,其中,感测电极或对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接触部分,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被偏压成与电接触件接触并电联接到电接触件,并且其中,接触部分上的挤压不同于电极的剩余主体上的挤压。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在电化学传感器内的集流体与电极之间提供电接触件的方法,其包括:提供至少一个电极,至少一个电极具有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与电极的主要主体分离;将至少一个电极与至少一个间隔器进行堆叠;将电极的接触部分挤压抵靠集流体的一部分,其中,电极的接触部分上的挤压力不同于电极的主要主体上的挤压力。
本公开的额外实施例包括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包括:壳体,其限定内部空间;感测电极;参考电极;对电极;保持电解质的至少一个间隔器,其中,电解质在壳体内提供感测电极、参考电极和对电极中的每一者之间的离子传导路径;并且其中,电极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从电极的主要主体突出的凸耳(tab),其中,至少一个间隔器覆盖电极的主要主体,其中,电极的凸耳提供与在电极的主要主体外部的插脚的电连接,并且其中,凸耳上的挤压不同于电极的主要主体上的挤压。
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这些和其他特征将从以下的具体描述中得到更加清楚地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公开,现参考以下关于附图和详细描述进行的简短描述,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部分。
图1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未经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52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芳基大环多晶型物
- 下一篇:聚烷氧基脂肪族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