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像素光光模块中的光源布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3943.8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5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J.普兰克;L.陶德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141 | 分类号: | F21S41/141;F21Y105/12;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姬亚东;刘春元 |
地址: | 奥地利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像素 光光 模块 中的 光源 布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前照灯、尤其机动车前照灯的发光装置(20,30),所述发光装置包括成行(201,202,203,301,302,303)并排布置的多个光源(200,300)和具有多个光导向元件(201a,202a,203a,301a,302a,303a)的光导向装置(204,304),所述多个光源形成发光区(209,309),其中,每个光导向元件(201a,202a,203a,301a,302a,303a)分配有各一个光源(200,300),其中,每个光导向元件(201a,202a,203a,301a,302a,303a)具有各一个光耦合输入面(201b,202b,203b,301b,302b,303b)和各一个光出射面,所述光耦合输入面用于耦合输入由相应的光源辐射的光,其中,所述光导向元件(201a,202a,203a,301a,302a,303a)以至少两个相叠布置的直线行(211,212,213,311,312,313)来布置,并且其中,最下面的行(213,313)的光导向元件(203a,303a)构造为远光‑光导向元件(201a,301a)并且形成远光行(213,313),其中,在所述远光行(213,313)的光源(200,300)与向上相邻的行(212,312)的光源(200,300)之间的垂直间距在所述发光区(209,309)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区域(208,308)中相比在所述发光区(209,309)的中央区域(207,307)中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前照灯、尤其机动车前照灯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成行并排布置的多个光源和具有多个光导向元件的光导向装置,所述多个光源形成发光区,其中,每个光导向元件分配有各一个光源,其中,每个光导向元件具有各一个光耦合输入面和各一个光出射面,所述光耦合输入面用于耦合输入由相应的光源辐射的光,其中,所述光导向元件以至少两个相叠布置的直线行来布置,并且其中,最下面的行的光导向元件构造为远光-光导向元件并且形成远光行。
背景技术
这样的发光单元——也称作像素光模块——在车辆构造中可用并且例如用于成像不炫目的远光,其方式是,光通常由多个人工光源辐射并且由并排布置的相应的多个光导向装置(附加光学器件/初级光学器件)沿辐射方向聚束。光导向装置具有相对小的横截面并且因此将分别分配给光导向装置的各个光源的光非常集中地沿辐射方向发送。像素光前照灯在光分布方面是非常灵活的,因为对于每个像素、也即对于每个光导向装置可以单独地调节照明强度并且可以实现任意的光分布。
一方面期望光导向装置的集中的辐射,以便满足关于机动车前照灯的明暗线的例如法律上的规定或者实现自适应的灵活的淡出场景,另一方面,由此在光图像的以下区域中形成干扰性的不均匀性:在所述区域中期望均匀的、集中的和定向的照亮。
DE 10 2008 044 968 A1公开一种具有布置在发光面上的多个光源的照明设备,所述多个光源形成发光二极管区,所述发光二极管区由直线并排布置的发光二极管的多个行组成,其中,相邻光源的中间间距在发光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区域中相比在发光面的中央区域中更大。DE 10 2008 044 968 A1基于以下任务,降低所需的光源的总数目和因此也降低制造成本。
DE 10 2009 020 619 A1公开一种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形成发光二极管区,所述发光二极管区由直线并排布置的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两个行构成,其中,第一行相比至少一个第二行具有光更强的发光二极管。
DE 10 2012 108 309 A1描述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照灯,所述前照灯具有多个组的LED光源并且具有不同的成像特性的多个光学器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3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