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理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3895.2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7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卓央;星加浩昭;余语孝之;三木崇裕;细川丈夫;矶谷有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F1/684 | 分类号: | G01F1/684;G01F1/68 |
代理公司: | 11322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梁霄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理量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物理量检测装置,其通过电路板上的部件配置优化,减少来自同一板上安装的其他部件的传热,提高吸气温度检测元件的计测精度。本发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300)具有1个以上的吸气温度检测(具有该功能的)元件(422、453),且具有处理电信号的电路板(400)。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吸气温度量检测元件(422、453)和具有最大发热量的电源稳压器(41)安装于同一电路板(400)的结构。吸气温度检测元件(422、453)与电源稳压器(41)相比配置在空气流上游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吸入空气的物理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温度计测元件安装在由壳体部件的一部分构成的副空气通路上,在构成副通路的树脂部件中在两侧壁形成比温度计测元件大的通气口,在该通气口之间配置温度计测元件的结构。专利文献1中,温度计测元件设置在远离驱动温度计测元件的电路板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47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所示温度计测元件与驱动电路不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必须经由引出端子等连接,组装工时、部件数增加,会导致模块外形扩大。另一方面,在电路板中多个电子部件的高密度安装导致的发热密度增加是显著的,电路自发热成为问题。因此,在同一电路板上一齐安装物理量检测元件和控制用IC和电源部件等的结构中,其他部件的发热影响经由电路板传递,于是对物理量检测元件的计测精度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降低对检测元件的电路自发热影响。
本发明鉴于上述方面,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电路板上的部件配置优化,而减少从同一板上安装的其他部件施加的传热,提高吸气温度检测元件的计测精度的物理量检测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是具有1个以上的吸气温度检测元件、具有处理电信号的电路板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是所述1个以上的吸气温度量检测元件和具有最大发热量的部件安装在同一所述电路板上的结构,所述1个以上吸气温度检测元件与所述具有最大发热量的部件相比配置在空气流的上游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电路板上的部件配置优化,能够减少来自同一板上安装的其他部件的传热,提高吸气温度检测元件的计测精度。另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内燃机控制系统中使用了本发明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图。
图2-1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正面图。
图2-2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背面图。
图2-3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左侧面图。
图2-4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右侧面图。
图2-5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平面图。
图2-6是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下面图。
图3-1是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拆下了正面罩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3-2是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拆下了背面罩的状态的背面图。
图3-3是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拆下了正面罩和背面罩的状态的左侧面图。
图3-4是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拆下了正面罩和背面罩的状态的右侧面图。
图3-5是图3-1的A-A截面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3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